北宋第一人范仲淹的传奇人生(二)直言敢谏,仕途坎坷!( 二 )

北宋第一人范仲淹的传奇人生(二)直言敢谏,仕途坎坷!
北宋第一人范仲淹的传奇人生(二)直言敢谏,仕途坎坷!
文章插图
范仲淹到任之时,睦州正连发大水,范仲淹率人冒死守住堤坝,疏浚水道,顺利泄洪,使睦州百姓死里逃生。因为治水有功,他又被调回京师做了开封知府。范仲淹在京城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政,仅仅几个月,号称繁剧的开封府就肃然称治。百姓拍手称快,开封城传诵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的民谣,很快范仲淹又升至副宰相,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由于功绩昭著,范仲淹遭到了当朝宰相吕夷简的嫉妒与陷害。此时的吕夷简羽翼丰满,任人惟亲,于是范仲淹就把吕夷简的私人势力画成《百官图》献给了仁宗。
北宋第一人范仲淹的传奇人生(二)直言敢谏,仕途坎坷!
文章插图
然而仁宗皇帝当时年轻,就把《百官图》直接让吕夷简看了,导致宫廷矛盾扩大。仁宗不察,第三次罢黜范仲淹的京官,将他贬为饶州(江西省鄱阳县)知州。这次,到都门外送行的亲朋好友已寥寥无几。三起三落的范仲淹大笑道:“仲淹前后已是三光了,下次如再送我,请备一只整羊作祭。”范仲淹一路颠簸到了饶州,竟无人接待,他毫不介意捻着花白的胡须在饶州官舍吟诗一首:三出专城鬓似丝,斋中萧洒过禅师。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郡斋即事》节选
北宋第一人范仲淹的传奇人生(二)直言敢谏,仕途坎坷!
文章插图
从西夏元昊叛宋起,北宋就身处内忧外患的困境,宋仁宗不得不实行改革,他再次调范仲淹火速回京,已届五十四岁的范仲淹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他总结从政28年来的改革思想,很快写成新政纲领,这便是《答手诏条陈十事》。宋仁宗极为高兴,迅速下诏全国推行,这就是轰动朝野的庆历新政,其核心是干部制度改革。宋代冗官太多,除了科举考试之外,还有门荫、纳粟等途径。门荫又称“荫蔽”,是自唐朝就开始的除科举制度之外的官吏选拔制度,指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送儿子到京城学习,数年后经过考试或选拔直接任职,三品以上者荫及曾孙,五品官员的孩子到孙子辈待遇递减。“纳粟”是指在宋朝由于国库亏空,难以应付扩充军备,疏浚河道,赈济灾荒等开支,于是鼓励富家大贾捐钱献粮,朝廷反过来给予一定官职,这样慢慢就形成了买官卖官的习惯。
北宋第一人范仲淹的传奇人生(二)直言敢谏,仕途坎坷!
文章插图
范仲淹执行新政的第一把火,就是毫不留情撤换不称职的地方长官。富弼说:“一笔勾了他容易,可你知道不知道他全家都在哭。”范仲淹的回答成了历史名言,他说:“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 他一家人哭,总比他们祸害千家万户,让那些人家全部悲哭好得多吧!”如此大刀阔斧砍向盘根错节的官场,自然使大官僚、大太监的利益受到损害,他们暗中串通,组织力量策划铲除范仲淹。这时,宋夏之间已正式议和,政治危机稍有缓和,迫于众多大官僚的压力,宋仁宗改革的决心动摇了,再加上众口铄金,陷害范仲淹的谗言多了,宋仁宗渐淅地对范仲淹产生了怀疑。
北宋第一人范仲淹的传奇人生(二)直言敢谏,仕途坎坷!
文章插图
此时,支持新政的欧阳修直抒胸臆,写了一篇《朋党论》交给宋仁宗。《朋党论》承认大伙的确都在结党,有小人以利益相交的伪朋,有君子以同道结成的真朋,做皇帝的应当辨别君子之党与小人之党,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如此理直气壮地宣告结为朋党,对于庆历新政来说,无疑于自杀。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初,曾经信誓旦旦改革弊政的宋仁宗完全退缩,他下诏废弃一切改革措施,庆历新政宣告失败。这年六月,宋仁宗将气锐不可折的范仲淹逐出中央政府,范仲淹第四次离开京师。历经大起大落,满怀悲愤与无奈,58岁的范仲淹出任邓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