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历史』我回来了”,隔了四十多年,一位台湾老人的一世乡愁:一句“娘( 二 )


实在想娘 , 他就晚上写信 , 把他要对娘说的话都写到信里边 。 信写完以后 , 他心里面就舒服一些 。 信写完还要撕掉 , 因为那时候想家都是有罪的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我在这头 ,
母亲在那头 。
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 , 他一次次遥望家乡的同时 , 他的娘也一直在期盼着生死未卜的儿子能够平安归来 。 可是 , 直到母亲去世也没有听到过有关大儿子的任何消息 。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 望我家乡 , 家乡不可见兮 , 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 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 , 只有痛哭……”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的诗句《望大陆》无数次萦绕在高秉涵的耳边 。
『红塔历史』我回来了”,隔了四十多年,一位台湾老人的一世乡愁:一句“娘
文章图片
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
时间到了1987年10月15日 , 台湾当局宣布 , 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 。 遗憾的是 , 许多老兵直到人生谢幕也没能赶上这一天 。
『红塔历史』我回来了”,隔了四十多年,一位台湾老人的一世乡愁:一句“娘
文章图片
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
高秉涵是幸运的 , 1991年5月 , 55岁的他首次重回阔别四十多年的故乡 , 故土的芬芳 , 终于由梦境成为了现实 , 但等待他的却是母亲的孤坟 。
天与之同悲 , 回家的那一天下着小雨 , 高秉涵的弟弟去车站接他 , 租了一辆车 , 距离小时候生活的村子还有三十里路的时候 , 他变得焦急万分 , 一直催促司机快一点再快一点 , 但是当快要到村头的时候 , 他又开始踌躇 , 嘱咐司机慢一点……老祖宗有一句话叫“近乡情更怯” , 高秉涵那时才真正体会这句诗的真意 。
『红塔历史』我回来了”,隔了四十多年,一位台湾老人的一世乡愁:一句“娘
文章图片
高秉涵回到家乡
年近花甲的高秉涵跪在母亲的坟前 , 嚎啕大哭 , 久久站不起来 。 一句“娘 , 我回来了” , 隔了四十多年 。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我在外头 ,
母亲在里头 。
娘不在了 , 高秉涵就对弟弟讲 , 把娘留下的东西找给他一些 。 弟弟就给他找了一件母亲穿过的衣衫 , 他把这件宝贵的衣衫放到自己在台湾的书房里 。 “没有在长夜痛哭过的人 , 不足以谈人生 。 ”每当想娘的时候 , 他就把娘穿过的衣服袖子在脸上打一打 , 以示自己和娘在一起 。
有娘的地方就是故乡 , 娘不在了 , 故乡就是娘
1979年 , 已经是律师的高秉涵到西班牙开会 , 听说大陆有一个代表团也来了 , 于是他就写了一封信 , 准备问问大陆来参加的人能不能把信寄给家乡的母亲 。 但去之前台湾当局就警告过他们 , 到西班牙要严格遵守不接触、不交谈等“六个不准” 。 因此 , 信虽然写好了 , 但犹犹豫豫最后也没敢递 。 好在那时大陆已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 最后他把信寄给了居住在美国的高中同学袁玉杰 , 由他寄回了老家 。
『红塔历史』我回来了”,隔了四十多年,一位台湾老人的一世乡愁:一句“娘
文章图片
第二年 , 高秉涵接到他大姐的回信 。 这封信也是辗转从美国转到香港 , 又通过香港的朋友才到他手里 。 拿到信后 , 他不敢 , 而是把信放在心口 , 因为他走的时候母亲身体不好 , 几十年过去了 , 如果拆开这封信……第二天 , 他太太拆开给他读 , 读到第一段 , 他听到 , 母亲于1978年去世……他就叫太太不要读了 。 高秉涵很后悔给家写信 , 因为如果没有这封信 , 娘是会永远活在他的心中的 。
有娘的地方就是故乡 , 娘不在了 , 故乡就是我娘 。
1982年 , 曾经流落台湾后来移民阿根廷的山东菏泽老乡卞永兰 , 回大陆探亲 , 她特意路经台湾 , 询问大家有没有什么事?高秉涵恳请她带一些家乡的泥土回来 , 他对这位老乡说 , “我想家 , 想妈妈 , 就会想到土地 , 那里是我们心目中落地生根的地方 , 带一点泥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