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晨报TB@那些小餐馆的第一天,牡丹街上

恢复堂食首日探店:小餐馆开门纳客 , 久违的味道又回来了
牡丹江晨报TB@那些小餐馆的第一天,牡丹街上
文章图片
东五条路与东六条路之间的牡丹街 , 是一个餐馆相对集中的街道 。 道路两侧的溜炒、火锅、面馆、肉串满足了各种口味食客的味蕾 。 走在牡丹江街上 , 春分过后的空气让整条街有了暖意 , 偶尔有几个店家站在门口晒着阳 , 聊上几句 , 毕竟 , 这些平日里相熟的邻居们已经有两个多月未见了 。
牡丹江晨报TB@那些小餐馆的第一天,牡丹街上
文章图片
两侧的餐馆多数已经开门了 , 允许堂食的第一天 , 很多店家主要是来到店里打扫一下卫生 , 采购食材 , 有的还要去办理相关手续才能开业 。 一大早就去工商部门办理龙江健康码的杨军十点多钟才回到他的牛排牛尾火锅店 , 一切准备就绪 , 他和爱人在店里打扫卫生 。 “现在虽然已经具备营业标准 , 但还是准备明天营业 。 ”杨军说 , 头一天晚上他才看到可以堂食的消息 , 所以今天除了办经营手续外 , 就是给店里彻底来一次大扫除 。 疫情期间 , 卫生状况可不能马虎 , 每个包间逐一进行八四消毒 , 另外进店就餐人员还要扫二维码 , 登记和测体温 。 怕客人们忘了扫码 , 杨军除了在吧台贴了一张二维码外 , 还在大门口贴了一张 。 “这样不容易忘 , 顾客没在大门口扫码 , 来到吧台也能扫到 。 ”杨军说 , 来店里的顾客除了扫码 , 登记、测体温外 , 就餐一桌不能超过六位 。 “咱家都是雅间 , 隔离效果还能好些”杨军说 。
道旁还有一些餐馆已经营业了 , 但是屋内却没有食客 。 中午11点40分 , 这个时候已经是饭口的时间 , 平日里每家店里最少也能有个一两桌 , 而今天却出奇的一致 , 这也难怪 , 让闷在家里两个月的居民突然脱下居家服 , 来到餐馆吃喝 , 的确需要一个过程 。 乌拉火锅店里 , 就来了一桌客人 , 虽然是吃火锅 , 可是食客并不喝酒 , 没有酒水的火锅是没有灵魂的 , 服务员也似乎看出来了 , 食客们吃不了多久就会散去 。
牡丹江晨报TB@那些小餐馆的第一天,牡丹街上
文章图片
在这条街上 , 生意最好的 , 要数一家面馆了 。 这是一个中年女人开的小店 , 店里迎来送往都她一个人 。 中年女人名叫孙霞 , 人勤快 , 嘴会说 , 办事也敞亮 , 虽然是第一天营业 , 可店里的客人却是络绎不绝 。 迫不及待进店的 , 吃完抹嘴就走的 , 孙霞有条不紊的招呼着每一位食客 , 登记、量体温 , 孙霞一直没闲着 。 “跟以前相比 , 这人不算多 。 ”孙霞说 , 以前店里人太多 , 相互不认识的顾客也可以拼桌吃 , 现在为了安全起见 , 不是同来的顾客一桌一个人 , 一旦有一半的桌已经坐满 , 就暂时不能让顾客再进店了 。 这样 , 大家可以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 虽然少挣一些钱 , 但是对卫生安全有一定保证 。
【牡丹江晨报TB@那些小餐馆的第一天,牡丹街上】店里来吃饭的 , 基本都是孙霞的老顾客 , 一位顾客说 , 他就在附近工作 , 孙霞店没开之前 , 中午只能叫个外卖 , 买个包子对付一口 , 现在可以坐在桌上吃碗热乎面 , 很方便 。 “我就是冲着他家面来的”邻桌一位顾客接过话茬 , 他家的面我都想了两个月了 , 今天特意开车来的 , 这碗面终于吃上了 , 嘿 , 还是这个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