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最后结局,令人叹息

《将相和》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篇极为重要的文章 , 这篇文章讲的是成语“负荆请罪”的故事 , 取材于正史《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期 , 时局变化万千 , 而公元前284年 , 是影响当时天下格局最为重要的一年 。 这一年燕国的上将军乐毅 , 提出了合纵伐齐的策略 。 既燕国联合韩国、赵国、魏国、秦国一起 , 讨伐实力最为强大的齐国 。
这一历史事件 , 史称“乐毅伐齐”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最后结局,令人叹息
文章图片
乐毅伐齐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齐国的实力 , 但还远远不够 , 第二年秦国联合其它四国 , 也发起了合纵伐齐 , 在这一次诸侯伐齐的大战中 , 赵国涌现出一名大将 , 他便是廉颇 。 廉颇率领赵军 , 深入齐国腹地 , 攻下了齐国的战略要地昔阳 , 名震天下 。
为了表彰廉颇 , 赵国的国王赵惠文王 , 赐封廉颇为上卿 。 也是这一年 , 赵国还涌现出一位杰出的谋士 , 他便是蔺相如 , 蔺相如出使秦国 , 将和氏璧完璧归赵 。
为了表彰蔺相如 , 赵惠文王封其为上大夫 , 官职在廉颇之下 。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最后结局,令人叹息
文章图片
文有蔺相如 , 武有廉颇 , 一文一武 , 赵国占据了人才优势 。
完璧归赵后 , 秦国突然举兵攻打赵国 , 夺下了赵国几座重要城池 , 并且消灭了赵国两万士兵 。 赵惠文王冒着生命危险 , 亲自前往渑池与秦王和谈 , 蔺相如随行 。 蔺相如再次用其计谋 , 保存了赵国的颜面 , 让秦王占据不到半点好处 。
这场鸿门宴 , 史称“渑池之会”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最后结局,令人叹息
文章图片
蔺相如在渑池之会立下大功 , 回到赵国便被赵惠文王封为上卿 , 官在廉颇之上 , 廉颇为此颇不服气 , 想方设法要找机会羞辱下蔺相如 , 蔺相如得知后 , 处处退让谦让廉颇 , 起初廉颇洋洋得意 , 当得知蔺相如不愿意内讧 , 让敌人有可乘之机的良苦用心之后 , 廉颇对蔺相如的识大局 , 知大体感到佩服 , 亲自负荆向蔺相如请罪 。
从此 , 廉颇与蔺相如成为了莫逆之交 , 负荆请罪的故事 , 到这里就结束了 。
那么 , 廉颇与蔺相如最后的结局如何?结局很悲催 , 令人惋惜 。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最后结局,令人叹息
文章图片
秦国的战略 , 发生了改变 , 秦国宰相范雎 , 很有远见地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 , 受到了秦王的采纳 , 所谓的“远交近攻” , 既交好距离秦国较远的楚国和被合纵讨伐后的齐国 , 对秦国周边的三个国家 , 韩国、魏国和赵国展开进攻 。
秦国的这一战略 , 在赵惠文王在位期间 , 就已经默默开展了 , 公元前266年 , 赵惠文王驾崩 , 赵孝成王继承衣钵 , 统领赵国 。
而赵国的国力 , 在赵孝成王一朝 , 一落千丈 。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最后结局,令人叹息
文章图片
韩国境内的上党郡 , 连接着秦、魏、赵、韩 。 对秦国实行“远交近攻”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 公元262年 , 秦军大举进攻上党 , 韩国守将冯亭不敌 , 将上党郡整整十七座城尽数献给了赵国 , 赵孝成王接受了这份“厚礼” , 惹怒了秦国 。
公元260年 , 秦军再次围攻上党 , 赵孝成王派廉颇增援上党 , 可惜廉颇大军到了长平 , 上党已经沦陷了 , 廉颇继而屯兵长平 , 避免秦军趁机进入赵国境内 。
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军 , 廉颇准确地分析了敌我形势 , 决定采取坚守不出、等待时机的策略应对 , 在长平精密布置了三道防线 , 秦军久攻长平不下 , 整整持续三年 。
赵孝成王急于求成 , 对廉颇的保守策略极为不满 , 指责廉颇懦弱惧敌 。 秦相范雎得知这一情报 , 决定采取离间计 , 在赵国境内散播谣言 , 称秦国最畏惧的是赵国已故大将赵奢之子赵括 , 最不怕的便是廉颇 。
很快 , 范雎的计谋得逞 , 赵孝成王不顾蔺相如、赵括母亲等人的反对 , 一意孤行 , 撤下了廉颇 , 派赵括接替 , 君命难为 , 廉颇也不得不遵命 。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最后结局,令人叹息
文章图片
得知赵国换将 , 秦国暗地里调用白起前往上党 。 年少轻狂、高傲鲁莽的赵括 , 怎会是常胜将军白起的对手 , 很快 , 白起便利用赵括的性格弱点 , 先是后退诱敌 , 再是分隔敌军 , 最后断了赵军粮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