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的“谋圣”张良:“三高”特质,令人深思

作者:任峰辉(一峰摄影)
众所周知 , 张良、萧何、韩信合称“汉初三杰” 。 但是 , 在他们3人之中 , 为何只有张良做到了“功成、名遂、身退”?笔者认为 , 其重要原因在于张良有令人崇拜的“三高”特质:
2000年前的“谋圣”张良:“三高”特质,令人深思
文章图片
特质1:智商高
张良之所以有"谋圣"美称 , 能够“运筹策于帷帐之中 , 决胜于千里之外” , 辅佐刘邦成就大汉帝业 , 根本因素在于超常的智商 。
在张良故里——平顶山市郏县张店村出土的石碑上 , 记载有诸葛亮对张良的评价:“仰其像不威 , 然运筹帷幄 , 决胜千里 , 成帝王之师 。 ”意思是说 , 张良长相并不威猛 , 但是谋略超凡 , 能平定天下 。
张良为何智谋超群?这与其“圯上授书”有直接关系 。 有一天 , 张良闲来无事在沂水圯桥游玩 , 遇上一位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 。
这个老翁走到张良身边 , 把鞋扔到桥下 , 很傲慢地指使张良下去捡鞋 。 张良虽然不太情愿 , 但仍然违心地替他捡了上来 。
2000年前的“谋圣”张良:“三高”特质,令人深思
文章图片
老人又把脚跷起来 , 命张良给他穿鞋 。 张良强压怒火 , 帮老人穿鞋 。 老人认为“孺子可教” , 遂约5天后凌晨到桥头相见 。 张良应诺 。
5天后 , 张良如约赶到桥上 。 方知老人已提前在此等候 。 他斥责张良来到太晚 , 并让张良5日后再来 。 结果第二次又比老人又晚到一步 。
到第三次时 , 张良吸取教训 , 不到天亮就来等候 。 他这种隐忍和至诚感动了老者 , 就送给他一本兵书 , 并嘱咐道:“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 , 可用此书兴邦立国 。 ”
2000年前的“谋圣”张良:“三高”特质,令人深思
文章图片
特质2:情商高
张良情商高 , 高在“疏不间亲” , 避免了被算计、当“炮灰”的隐患 。
刘邦帝位稳固之后 , 张良便“知趣”地从"帝者师"退居到"帝者宾"的地位 , 做到“可有可无、时进时止、进退自如” 。
在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 , 张良坚持“隔岸观火” , 远离是非之地 。 通常以老病缠身为由 , 关门谢客 , 不参与明争暗斗 。
2000年前的“谋圣”张良:“三高”特质,令人深思
文章图片
张良在后期痴迷于修玄、问道 , 在自己的封地不问世事 , 忙于炼丹、修炼 。 张良这种行为 , 表明自己早已看破红尘 , 世俗之事与自己无关 , 不想过问朝廷之事 。
这种超凡脱俗的处世风格 , 赢得了汉室上下及朝廷大臣们的敬仰 , 被誉为最靠谱之人 。
2000年前的“谋圣”张良:“三高”特质,令人深思
文章图片
特质3:格局高
站得高 , 看得远 , 是张良格局高的重要体现 。 他帮助刘邦打下天下后 , 为避免“功高震主” , 便主动选择了“功成身退” , 成功地化解了被刘邦猜疑的风险 。
当刘邦称帝后封赏功臣时 , 让张良"自择齐三万户" 。 张良很谦虚地婉言谢绝 , 只选择了"留"这个小块地方 , 从此过上无欲无求的知足生活 。
张良虽然坚持“疏不间亲” , 但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 , 能够看清大势 , 押准筹码 。 他帮助皇太子刘盈保住太子之位 , 体现了他明哲保身、自留后路的先见之明 。
2000年前的“谋圣”张良:“三高”特质,令人深思
文章图片
2000年前的“谋圣”张良:“三高”特质,令人深思】刘邦一度宠信戚夫人 , 打算立其子赵王如意做皇太子 。 这让吕后惊恐万分 , 便向张良问计 。 张良在难以回避的情况下 , 建议吕后请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等“商山四皓”下山辅佐 。
当时 , “商山四皓”系节义清高、德高望重的资深隐士 。 刘邦见太子刘盈有这些高人陪伴 , 感到十分吃惊 , 认为太子刘盈很有实力 , 不宜擅动 , 就放弃了改立太子的打算 。
2000年前的“谋圣”张良:“三高”特质,令人深思
文章图片
刘盈躲过劫难 , 顺利当上大汉的第二任皇帝——汉惠帝 。 张良由此得到吕后和刘盈的感激和敬重 , 保障了张良的晚年安然无恙、流芳至今 。
自古以来 , 伴君如伴虎 。 “鸟尽弓藏”是千古惯例 。 想当年 , 韩信协助刘邦征战四方 , 立下汗马功劳 , 最后却还是遭遇被害的下场 。
2000年前的“谋圣”张良:“三高”特质,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