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年纪就嫉妒!”恭喜!孩子已解锁高级情绪,如何引导更关键( 二 )
文章图片
嫉妒导致两种结果
当我们谈论孩子嫉妒心时 , 总会不自觉地产生很多负面联想 。 正如那位粉丝问我的 , 如何“消除嫉妒 。 ”然而嫉妒并不是一种“缺点” , 仅仅是一种情绪 。 就像愤怒或悲伤一样 , 即能让人创造力爆棚 , 又有可能伤害人们的身体 。 “嫉妒”也有它的两种结果 。
一方面 , 反向结果:你不能比我好 。
法国文豪巴尔扎克说: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痛苦 。
的确 , 嫉妒会产生这样那样的不良行为 , 大到篡改别人的中考志愿 , 小到把同学的笔记藏起来 。 然而这些行为的产生 , 都基于一个想法:“你不能比我好 。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 , 关注点是别人如何 , 而不是自己 。
文章图片
另一方面 , 正向结果:我要比你更好 。
2018年HBO有一部口碑爆表的美剧《我的天才女友》 , 讲述两个女孩长达几十年的友情 。 有趣的是 , 在惺惺相惜的背后 , 她们之间的嫉妒和竞争从未消失 。 而正是因为这种“嫉妒”激励着她们一步步向前 。
正如2011年发表于《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公报》的研究中指出的那样:善意的嫉妒更有利于人们在测验中创造力与智力的发挥 。
正是这种比较和思考 , 能够帮孩子认清自己在竞争中所处的位置 , 从而帮助他们调整自己的行为 。 打个简单比方 , Tim感受到自己和同龄人的差距后 , 嫉妒会促使他去投入练习 , 或者干脆放弃 , 转而发展自己更擅长的事情 。 在这种思维模型下 , 孩子率先考虑的是自己 。
文章图片
当孩子出现“嫉妒”情绪如何引导?
就像面对所有情绪一样 , 作为家长比孩子拥有更多和情绪相处的经验 , 可以带领他们从认知情绪开始 , 逐渐理解自己内心 , 并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 。 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情绪不是问题 , 如何处理情绪才是问题所在 。
第一步:说出嫉妒 。
相对“嫉妒”而言 , 愤怒是孩子更为熟悉的情绪 , 2岁多的孩子因为拼拼图失败 , 玩具被抢走 , 都会产生愤怒的情绪 。 在嫉妒时 , 他们很有可能会被突如其来没有原因的愤怒吓到 , 或者干脆产生“我就是讨厌”这个人的错误判断 。
文章图片
因此 , 运用上面的三种要素 , 让孩子意识到这种“不公平”的感觉就是嫉妒 , 而嫉妒并不是错误的 , 他只是一种情绪 , 我们需要正面去分析他 。
Tim的情绪控制一直是我养育的焦点 , 我曾经告诉他 , 如果对某个人的行为觉得愤怒 , 说出来是最好的方式 。 嫉妒也是一样 , 当你说出口 , 对自己或别人的伤害力就减少了一半 。
第二步:理性分析“不公平感” 。
在嫉妒这种情绪中 , 最让人倍受折磨的就是这种“不公平感”:我俩差不多 , 为什么你却比我做得好(得到的更多?)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说出她想象中的不公平 , 比如:“我觉得老师一定是偏心的 。 ”或者“她在背后贿赂了同学 。 ”在用理性跟孩子分析一下 , 这些猜想不是现实 , 这样有助于消解嫉妒带来的不公平感 。
文章图片
第三步:关注自己:用行动消解嫉妒
嫉妒不是坏事 , 甚至可以成为前进的动力 , 关键的一点在于:嫉妒的关注点是放在自己身上 , 还是放在别人身上 。 如果孩子表现出嫉妒情绪 , 帮助他们多想想 , 怎么做我能超过他?
或者 , 我身上还有他没有的某种特质 , 都能将“嫉妒”这种情绪转化为让自己变得更好 , 以及找到真正自我的契机 。
小辫子妈有话说:
《圣经》中 , 将嫉妒列于七宗罪之中 , 恰恰说明了这种“情绪”的普遍性 。 从某种程度上讲 , 嫉妒是人性中的一个要素 , 也是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高级情感 ,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情绪没有对错 , 也不会被需要 , 如何做永远比如何想更重要 。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删除)
- 黄河“小浪底”工程到底有多牛? 小浪底工程
- 67岁老太产女后续:大女儿接受“天赐”妹妹,孩子活泼可爱。
- 魏晋南北朝的皇后制为何如此戏剧尼姑和“保姆”,立或不立
- 李世民打下大唐江山,被尊为“天可汗”,但却到死都没玩过这群人
- “骆士宾”自导自演《鼓楼外》于震:大杂院里人情味特别浓
- 细数那些夸人的“贬义词” 贬义词有哪些
- 小学生数学故事《周总理妙用“一”字》
- 奥数里的“益生菌”让孩子聪明
- 美宇航员计划搭俄“便车”返航地球!互关空域下,他该如何回家?
- “天才”速算数学家-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