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被灭亡后,为何从没人想过复秦?

一、民族认同
首先要明白:某个朝代之所以会被后人“复兴” , 一个主要原因就是 , 它曾经的强大和繁盛 , 让世人为之认同 , 并愿意付出很大代价助其重立 。 说白了 , 这源于他们心中的民族认同感 。
在这个方面上 , 汉代最为出色 。 它是最受欢迎的“国号” , 自东西两汉之后 , 还出现了蜀汉、成汉、汉赵、南汉、北汉等十几个政权 。 何至于此?
秦被灭亡后,为何从没人想过复秦?
文章图片
首先 , 汉朝的强大、富饶 , 留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 汉武帝在位期间 , 大胆启用卫青、霍去病等人进攻匈奴 , 并多次取得大胜 , 让“强汉”之名流传千古 。 一句“虽远必诛” , 更是令无数士子为之心潮澎湃 , 争相为国建功立业 。
其次 , 汉代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 。 随着它的建立 , 中国社会正式跨入封建时代 , 汉武帝“独尊儒术 , 罢黜百家”后 , 传统的儒家伦理观也自上而下地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中 。
这是构建汉文化、汉族、汉人概念的重要步骤 , 统一的民族认同观逐渐形成 , 世人逐渐对汉朝形成了寄托心理 。
秦被灭亡后,为何从没人想过复秦?
文章图片
正因如此 , 一穷二白的刘备 , 才会打着“兴复汉室 , 还于旧都”的旗号 , 四处招兵买马 。 彼时 , 社会上早已形成了以“汉文化”为核心的“汉室认同观” , 所以很多人都愿意加入到刘备麾下 。
而刘备称帝后 , 也仍然采取“汉”为国号 , 而非陈寿所说的“蜀” 。 明白了“民族认同”的概念 , 便不难得知:为何极少有人想复秦了 。
二、秦之暴政
秦朝未能成功构建统一的民族认同感 , 是它失败的根源 , 所以没有人傻到以“复兴秦室”的名义去起兵 , 因为这很难得到世人认可 。
正如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 为了推翻秦政府 , 陈胜聪明地抛出了两个人 。 一个是扶苏 , 一个是项燕 。
秦被灭亡后,为何从没人想过复秦?
文章图片
扶苏是秦始皇嬴政的长子 , 素有贤能之名 , 深受秦人爱戴;项燕是楚国名将 , 代表了六国贵族 。 所以陈胜、吴广起兵后 , 原属六国贵族的各地军阀纷纷“云集相应”揭竿而起;反观一些老秦人 , 则被秦二世的残忍狠毒伤透了心 , 选择了冷眼旁观 。
那么 , 秦朝为何没有构建起世人对它的民族认同感呢?
这显然是因为秦之暴政 , 其源自于大名鼎鼎的“商鞅变法” 。 客观来说 , 商鞅推行的变法 , 的确让秦朝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 但翻开《商君书》不难发现:其核心本质在于“国强而民弱” 。
秦朝的综合国力虽然上升了 , 但百姓的幸福指数却下降了 。 秦朝统一后 , 奴役繁重、政令也依旧苛刻 , 导致无数百姓怨声载道 。 这便为其日后的“二世而亡”埋下了深重隐患 。 更何况 , 秦朝统一六国也不过短短数十年 , 国仇家恨加上秦朝暴政 , 让他们心中无比怨恨 。
秦被灭亡后,为何从没人想过复秦?
文章图片
在此情形之下 , 若有人选择复秦 , 那么他大概率会沦为众矢之的 , 遭到六国贵族的群起而攻之 。 既然如此 , 秦汉以后的朝代 , 为何也没有人选择复秦呢?
三、都城选择
其实是有的 , 如氐族苻健建立的前秦 , 羌族姚苌建立的后秦 , 皆是以“秦”为国号 。 但不难发现 , 这些朝代的建立者 , 几乎都是游牧民族 , 并不太在意汉人提倡的“民族认同” 。
而他们选择以“秦”为国号 , 则是因为都城定在长安 。 古人在选择国号时 , 还有其他原则:有的以都城所在地命名 , 以示地理之正统;有的以祖先的发迹之地、封地为国号 , 以示其血统之正统 , 如蜀汉、南朝宋等政权 。
秦被灭亡后,为何从没人想过复秦?
文章图片
还有一些王朝 , 采取“禅让制” , 以自己的爵号为国号 。 如曹操先为魏公、后为魏王;他去世后 , 曹丕承袭魏王 , 后僭越称帝 , 故曹氏建立的政权为魏国 。
因此观之 , 前秦、后秦之所以选择以“秦”为国号 , 便是因为他们定都长安 。 长安原为秦朝都城 , 故以“秦”为名 , 倒也十分合理 。 奇怪的是 , 隋唐二朝也是以长安为都城 , 那他们为何不选择复秦呢?
这完全没有必要 。 杨坚之所以建立隋朝 , 是因为他在称帝之前为“隋国公” , 在接受北周禅让后 , 他自然而然建立了隋朝;唐朝亦是如此 , 唐国公李渊建立的政权也应该是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