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知新能为师(让我们不要忘记过去,让我们从未来中学习)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人从过去学到的教训可以指导他的未来
《论语》解读(25)
王莹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
孔子说:“把以前学过的东西复习一下,就可以获得新知识、新知识、新能力,有了这些就可以当老师了 。”
感知:从字面上看,一个人如果为了获取新知识而经常刷新旧知识,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但每次看到这句话,我总会有一点疑惑:几乎所有人在学习的时候都会这样 。如果大家都是别人的老师,那这个老师就太轻松了 。不是有“好人当老师”的嫌疑吗?
事实上,在这一章中,孔子强调了“温故而知新”的重要性 。没有过去,就不可能有“新” 。要想新,就要继承过去,借鉴过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学古学新”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原则,是孔子对中国传统教育教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孔子一向非常重视复习的重要作用,《论语》开篇就说:“边学边学,何乐而不为?”如果在“复习”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岂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很多老师为了赶进度,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旧知识的复习 。因此,学生们正在学习新知识 。因为以前的知识没有学过或者忘记了,所以很难学习新的知识 。
研究表明,“差生”都是知识上的缺陷积累造成的 。所谓“缺陷积累”,是指学生当时没有学习到相关的旧知识,或者过了一段时间就忘记了,然后没有通过及时的“复习”来弥补 。久而久之,这种“生米”越积越多,于是在学习更高级的知识时,出现了学习障碍,从而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差生也就应运而生了 。有鉴于此,很多学校采取“明明白白,周周分明,月月分明”的做法 。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复习旧知识 。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之一步是“复习旧知识”,在目标教学中称为“前提评价” 。这一步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遵循“温故而知新”的教学原则 。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一步被很多老师取消了,变成了“创设情境”或者别的什么 。由于没有旧知识做铺垫,部分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有困难,课堂教学效果其实并不好 。有的学校因为要减负,取消了单元复习和测试,一心要赶进度 。这些做法都违背了“学老学新”的教学原则,将极大地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
“古为今用”也是一切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的保证 。所有新思想、新 的出现,都不是空的结果,而是借鉴传统、继承传统的结果 。没有传承,就不会有创新 。在改革中,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
有些学校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喜欢赶潮流,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模式 。今天学外国思想,明天学杜甫之口,会把老师搞糊涂 。事实上,任何成功的改革经验都是立足于本校实际,学习先进理论,继承传统成果 。情境教学和成功教育都是如此,杨司和杜洛口的成功也不例外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的意思】还有一些刚上任的新校长 。为了显示自己“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威信,他们急于否定前任校长的做法,在还没来得及梳理办学传统之前,就推行自己的“新政” 。可以说是“你会唱歌我会上台”,导致学校一片混乱 。教育是经不起折腾的事业 。学生不是校长的实验品 。一旦改革失败,一批孩子就毁了 。所以,每一个对教育有责任感的校长,都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坚持创新,这是教育的规律,也是任何其他事业成功的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