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鸡蛋——数字0的故事( 二 )


我国古代用算筹计算时,人们采用不放筹的办法来表示位值计数法中的“零” 。
大约8世纪初,印度数码随天文学一起传入中国 。然而,这种印度数码当时并没有被我国所重视,传入后就被人们搁置了 。
唐、宋时期,我国数学高度发展,为了避免混淆,人们写出有形的记号来表示缺位 。当时人们有借用“□”表示脱落文字的习惯,于是也用“□”表示空位 。“□”写得快了,就无意中写成了“○” 。这与现代使用的零的符号“0”,除了一个稍圆,一个稍扁外,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中国的“○”虽然比印度的“0”晚出现了两个世纪,但在当时的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
有趣的是,汉字“零”公元前就已经出现了,它比数码符号“○”早一千多年,但是其原义并不含有“空”和“无”的意思,而是指雨后的小水滴,后来引申为“零头”的意思 。我国古代早就把206读作“二百零六”,意思是除了二百以外还有个“零头”六 。之后,因为206又写作“二百○六”,“○”也就随之读作“零”了 。巧得很,“○”的外形也颇像个小水滴,恰好与“零”的原意不谋而合 。
趣味数学故事:0在数学中的作用“0”不仅在记数中表示空位,在小学算术里,还表示“什么也没有”的意思 。实际上,0还扮演着许多重要的角色,比如说0.95里如果没有0,就显示不出整数和小数的界限;5后面添上一个O成为50,恰为原数的10倍;由汽车号码00028马上可以知道,某市汽车的最高号码是五位数 。
在近似计算中,0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果用0来表示精确度的话,小数末尾的0不能够随便去掉 。例如,工人师傅加工两个零件,要求一个长为16毫米,另一个长为16.0毫米 。前者表示精确到1毫米,即加工的实际长度l为15.5毫米≤l<16.5毫米,都可以认为是合格的;后者表示精确到0.1毫米,即加工后的实际长度l为15.95毫米≤l<16.05毫米才能被认为是合格的 。显然后者的加工精度比前者要高 。大家看,只是末尾一个0之差,就产生两种不同的要求 。可见,0的作用真是不小啊 。
【哥伦布鸡蛋——数字0的故事】No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