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倡导的“分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二 )


发现没有 , 其实有些隐性因素在作祟:不是每个“好东西”都要分享和会被分享 。

每次分享的背后 , 都是人和人之间的一次沟通 , 都在体现人设和生活态度 。除了给用户设定一个“好东西”之外 , 还需要尽量的降低他的“心理门槛” 。给用户一个更加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理由 。
  • 比如在闲鱼卖出了东西 , 赚了点钱 , 鼓励用户“去炫耀”;
  • 比如在小红书上看到很特别的小众品牌 , “安利”给好友 , 显得你不仅懂行还有品位;
  • 比如在严选上买到99元任意9件的好吃零食 , 付完款还能有一个“发红包”的权利 , 顺手发红包给胖友们 , 显得你是个会吃还会省钱的好胖友;
  • 比如支付宝的年度账单 , 最后给用户包装个“XXX”身份或气质标签 , 满足用户凸显个人正面人设的心理;
  • 比如网易哒哒的各种心理测试 , 靠精美的视觉包装和颇有传播力的测试题 , 当用户完成完测试 , 总忍不住要发到朋友圈“晒人格”……
最近印象比较深 , 且觉得体验非常顺滑值得点赞的场景是——大众点评预约餐厅后会引导你发请帖给一起吃饭的人 , 是一段很简洁的通知文案 , 时间地点人物 , 点击链接进去 , 是精致正式的请柬图 , 通知时间、地点 , 点击可查看餐厅详情和具体地址 , 很有仪式感、也很实用 。
比如高德地图深夜打车时 , 会引导你把行程发给亲友 , 亲友点开可以看到你乘坐的车辆信息和位移情况 , 对在意你深夜在哪、是否安全到达的亲友来说 , 这个分享内容具备了最核心的关键信息 。
互联网公司倡导的“分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文章插图
这些其实都不是“权益” , 而是顺着用户的行为链路和内在诉求的顺畅植入 , 不是平台要你分享 , 是用户自己有内在动力去分享 , 平台只是在合适的节点 , 给了一个行为出口 。
 
“分享”只是故事的开始分享是个点状的动作 , 但高质量的分享绝对是个闭环 。“肉包子打狗”式有去无回的 , 一定不是一次好的分享 。
互联网公司倡导的“分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文章插图
链路中每个环节的效率影响整个分享链路的效率 , 如果平台做分享的目标是回流UV , 那么 , 用增长公式应该是:
  • 回流UV=分享UV*回流率
  • 分享UV=可被分享页面*分享按钮的CTR*分享策略CTR
所以 , 回流UV=(被分享页面UV*分享按钮的CTR*分享策略CTR)*回流率 。
互联网公司倡导的“分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文章插图
那么这个链路过程中 , 能做些什么事情 , 来提升回流规模呢?既然公式都列出来了 , 那从公式中的每个变量入手是最科学的方式 。
有更多的人分享出去 , 仅仅是公式的前半段 , 关于“回流”很大概率都在APP外完成 , 微信应该是最主流的场景了 。那么考虑微信体系内的链路转化链路就很重要了 。微信生态小程序是一个比较灵活轻便的载体 , 像大众点评就能在APP和小程序之间完成无缝切换 , 让你有时候甚至感觉可以把APP都卸了 , 留着小程序就行了 。
但阿里系的蛮多分享信息在微信都会被屏蔽 , 比如链接无法直接跳转、口令在朋友圈经常发不出去等等 , 那就只能见招拆招 , 结合一些技术手段和新的交互方式去突围 , 比如能不用链接就不用链接了 , 注册一堆域名规避封杀 , 口令如果能突出价格什么的总好过只有个标题 , 图片突出商品优势和折扣总好过一个大大的二维码 。
但技术到位了 , 不代表收到分享信息的人一定要“点击”或者打开啊 , 毕竟信息这么多 , 如果不是足够的刚需 , 还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 真的没啥道理一定要点 。但聪明如你 , 对分享者来说怎么“提升动力和降低成本” , 对回流者其实也是一样的大道理 。具体的下一讲继续 , 更新时间看心情~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