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以后世推崇的关羽来看三国时代的忠义观

不能以后世推崇的关羽来看三国时代的忠义观 , 那是一个人才朝秦暮楚时时改换门庭的时代!
一部《三国演义》 , 使得关羽封圣 , 成为“忠义”的代表 。即便是有过投降的小小污点 , 那也是“降汉不降曹”的忍辱负重 , 反而让其更显高大 。关羽的反面典型就是吕布 , “三姓家奴”让这人中吕布得了千古骂名 。
但先不说《三国志》正史 , 就是《三国演义》也有颇为值得玩味之处 。那就是不少次出现过一句话 , “良禽择木而栖 , 贤臣择主而事”
比如董卓使者李肃劝吕布的场景 , 
布曰:恨不逢其主耳 。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 , 贤臣择主而事 。见机不早 , 悔之晚矣 。”
吕布这个反面典型比较极端 , 因为他最为人诟病的 , 不是他“择主而事”而是“择主而噬” 。
就说刘备的五虎上将 , 马超 , 降过曹操 , 投靠过张鲁 。赵云 , 以前是跟公孙瓒的 。黄忠 , 还射过关羽一箭 。三人都算是“择主而事”改换门庭并没有“以死尽忠”殉主的 。
可见 , 即便是小说也不能无视时代背景 , 推崇的忠义也只是一个界限模糊的道德范畴 。
在三国时代 , 虽然推崇忠 , 却不是人才人品道德认定的最高标准 。比如蜀汉之将黄权 , 历刘璋、刘备、曹魏三个势力 , 作为降臣却最后坐上了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的车骑将军之位 。而且 , 后世史书 , 对其多有褒美 , 而非背主恶评 。
关于黄权 , 《三国演义》因为以蜀汉为正统的缘故 , 所以 , 罗贯中写了首诗 , “降吴不可却降曹 , 忠义安能事两朝?堪叹黄权惜一死 , 紫阳书法不轻饶 。"抨击黄权的不忠 。紫阳书法说的是朱熹的书法 , 借指史书 。
但是 , 陈寿著《三国志》 , 却评价黄权说 , “黄权弘雅思量 , 以所长 , 显名发迹 , 遇其时也 。”
虽然黄权是弃汉投魏 , 但蜀汉官员杨戏在《季汉辅臣赞》中则说 , “镇北敏思 , 筹画有方 , 导师禳秽 , 遂事成章 。偏任东隅 , 末命不祥 , 哀悲本志 , 放流殊疆 。”不提黄权变节 , 而是哀叹其命不好 。
裴松之注解《三国志》时引用东晋人徐进对黄权的评价 , 
权既忠谏于主 , 又闭城拒守 , 得事君之礼 。武王下车 , 封比干之墓 , 表商容之闾 , 所以大显忠贤之士 , 而明示所贵之旨 。先主假权将军 , 善矣 , 然犹薄少 , 未足彰忠义之高节 , 而大劝为善者之心 。
可见 , 黄权在明清时代被批判 , 而在魏晋时期 , 书者更关心的是他的才能人品 , 而非是否忠君 。
这自是与当时人的认知有关 。毕竟有仁义之称的刘备更是换地方换得勤 。先是公孙瓒 , 然后是曹操 , 而后又是袁绍 , 接着去依附刘表 , 再后来更是坑了自家亲戚的地盘 。【二次降敌侍奉三主却官运亨通 从黄权的经历看三国时模糊的忠义观 - 今日头条】二次降敌侍奉三主却官运亨通 从黄权的经历看三国时模糊的忠义观
【不能以后世推崇的关羽来看三国时代的忠义观】

不能以后世推崇的关羽来看三国时代的忠义观

文章插图
不能以后世推崇的关羽来看三国时代的忠义观

文章插图
不能以后世推崇的关羽来看三国时代的忠义观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