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剌奔迸的意思?《好的故事》深度思考


泼剌奔迸的意思?《好的故事》深度思考

文章插图
泼剌奔迸的意思是随着奔涌的河水跳入发出声响 。泼刺,读音pōlà,象声词,形容鱼跳跃到水里的声音 。奔迸,读音bēnbènɡ,意为逃散,奔涌 。
“泼剌奔迸”一词出自人教版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好的故事》中:“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 。这句话的意思是大红花映在水中,被水的荡漾拉长了,在水里形成了一条红色的锦绣带子,随着水的奔涌波动作泼刺的声音 。
1.问题的取舍
《好的故事》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野草》,描写了“昏沉的夜”里“我”所梦见的一幅交织着“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的生活图画,这个梦“美丽、幽雅、有趣”,和现实的“昏黑”、“昏暗”形成强烈的反差,表现了鲁迅先生关于人生的现实与哲学的深层思考 。《野草》有一部分散文诗展示了作者在极度黑暗的社会环境下对理想和光明的追求与向往,《好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这篇散文诗恐怕是小学阶段最难懂的一篇文章吧,第一是写于白话文的初创时期,好多词语晦涩生硬,学生难以理解;二是作品的发表时间是1925年,北洋军阀统治下有些话语不便直言;三是《野草》是鲁迅的人生哲学的浓缩,而《好的故事》正是通过梦境与回忆的交织,构成一个象征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美的想象与好的体验,如一个故事,可能发生过,或许未来会有,甚至永远都不复存在……作者也在矛盾、纠结和怅惘中不太确定 。
部编版教材主编陈先云先生说,“长课文、难课文的教学,关键是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认真解读和准确把握,在充分解读,吃透教科书的基础上,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依据文本特点和学情精准目标” 。在龚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大胆取舍,以课后练习一作为第一课时理解字词,进而理解句、段、文章的切入点 。以课后练习第二题作为第一课时整体感知文章和感悟第五段、第七段梦境之美好的牵引问题 。这样以课后练习的问题为引领,巧妙地搭建了教与学之间的桥梁,教师根据主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画面——读出画面,进而感受到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学生依据主问题顺藤摸瓜,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紧扣美丽、幽雅、有趣,寻找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朗读感悟,体会梦境的美好,为第二课时理解好的故事的象征意义蓄势 。
所以,课后练习的一二题既是我教学时的支架,又可以作为我的教学目标 。
2.资料的取舍
【泼剌奔迸的意思?《好的故事》深度思考】“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
《好的故事》是第八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鲁迅的介绍在单元导语页出现,学生是继《故乡》后第二次走近鲁迅,课前无须赘述 。阅读链接中的资料主要针对第二课时理解“好的故事”的象征意义 。第一课时需要取哪些资料呢?
在深入研读文本后,我发现“荡漾”、“膝髁”、“虹霓”等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理解,有几个词语必须查阅并借助相关资料才能理解 。比如“泼剌奔迸”,查了几个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有找到,借助教参和网络,明确“泼剌”象声词,形容鱼跳跃到水里的声音;“奔迸”形容水的动态,再结合上下文由此推断“泼剌奔迸”指大红花在随着水的流动不断奔涌跳动的声音和形态 。
“乌桕”和“大红花(斑红花、一丈红)”作为植物也可以借助资料给学生进行简单介绍 。
“云锦”除了借助资料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云锦的历史悠久、瑰丽多姿和典雅高贵,也需要联系上下文的几个句子来“深入了解”云锦 。比如第4段中的“错综”,第6段中的“交错”和“织”,第7段中的“锦带”,这些词都和云锦有关,都间接的解释了云锦,但是学生读时不一定能发现这些词语和句子与云锦的关系 。所以在处读文章时,有必要把这些和云锦相关的句子挑出来,结合着云锦的资料与图片一起理解 。只有把云锦这个关键的意象理解透了,学生才读得懂第5段山阴道美景的错综多变,水中景物的变幻多姿,才能理解第7段大红花和白云、狗、织女等景物错综交融的关系,从而感受彼此交织融合的美感,进而结合云锦的错综体会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所以云锦是一个关键意象 。
关于《野草》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他人对这个作品的评价等更深层次的资料的提取也应放到第二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