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四十余年后,秦基伟回忆起朝鲜战争,自豪之情仍溢于言表,他说坑道挖得最好的

时隔四十余年后,秦基伟回忆起朝鲜战争,自豪之情仍溢于言表,他说:“坑道挖得最好的是我们十五军,否则,在上甘岭战斗中,是抗不住6万多敌人、3000架飞机、170多辆坦克、300余门大口径炮的轰击,更不可能在敌人最疯狂时,有效地保存有生力量,及时给予敌人回击!”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也指出:“1951年夏秋季转入防御作战时,由于我们还没有坑道工事,敌机的轰炸和地面火炮给我军造成的伤亡是每40发炮弹可以杀伤我1人,构筑坑道工事后的1952年1月至8月,敌人平均要100发炮弹才能杀伤我一人 。”
秦基伟作战喜动脑,爱思考,凡事常问为什么,他脑子转得快,转得深,具有战略眼光 。
上甘岭大战某日,秦基伟在听取作战参谋的汇报时,问道:“五圣山的敌人是美军哪个部队?”几位参谋竟面面相觑,语焉不详 。秦基伟大怒,把他们狠狠批评了一通:“孙子兵法你们懂不懂?知己知彼你们知不知?打了这么多天,打的是哪个部队都不知道?”
秦基伟还下了一道死命令,命侦察科会同作战科,三天之内,必须抓回一个俘虏 。派出去的侦察员果然不负重任,三天刚到,就抓回来了一个大鼻子美国兵 。秦基伟请他喝茶吃点心 。美国兵由恐惧而平静,由平静而安心,很快就问什么答什么 。
秦基伟从美军俘虏口中了解到了下述情况:敌人有美七师和美四十师,两个师已有半数以上死伤 。按美军每个师1.8万人,韩军1.2万人,合计3万人,现在能够参与战争的已不到1万人了 。
秦基伟分析认为:“敌人为了争夺我们两个连的阵地,两个师的兵力已付出了2万人伤亡的代价,而阵地仍然夺不去 。我想,他们是不愿意这样来同我们拼消耗的 。”秦基伟特别强调,即使他们决心与我们再争夺,也对我们有利,因为美国不是缺钢铁而是缺人力,美军已是强弩之末!
据45师师长崔建功回忆,那段时间,部队适时组织了若干次反击作战,均未成功 。但秦基伟一直信心满满,他仍坚定地认为,这只是时间问题 。
秦基伟打电话告诉崔建功,只要坑道在我们手中,只要我们大量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将敌人赶下山去,胜利肯定指日可待 。10月30日21时,第15军以第45师5个连队、第29师2个连队,在山炮、野炮、榴弹炮、火箭炮、迫击炮的支援下,对597.9高地的敌人进行了大反击 。
在大反击前,秦基伟要求全军,“第一个晚上只反下主阵地,第二天再反剩下的其他阵地 。”
大家都不太理解秦军长的意图 。
秦基伟解释说: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是我们的目标 。如果我们一下子把所有阵地都打下了,敌人就不来进攻了 。敌人不来就消灭不了他们的有生力量,所以,我们要打一半,留一半 。打一半,把握更大;留一半,可以吸引更多敌人来进攻,有好处啊!
1952年10月30日大反击,上甘岭守备部队全歼敌人两个营1500人,恢复了597.9高地表面阵地,阵地上敌尸堆积如山 。据观察所报告,敌人一卡车一卡车往下拉尸体 。
上甘岭大战爆发后,秦基伟十分重视发挥炮火的作用 。他多次强调:“形成炮火优势,发挥炮火威力是取胜的关键 。”大约在上甘岭大战爆发的第三天,秦基伟接通了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的电话 。他请这位分管志愿军后勤的大总管、红四方面军的老领导给些装备支援 。
1951年2月,志愿军“喀秋莎”炮兵21师赴朝参战 。在上甘岭战斗的关键时刻,志愿军司令部将21师209炮团配属给了15军 。
秦基伟对“喀秋莎”格外珍惜 。他常说:“同志们,我们的“喀秋莎'炮弹价值有多高?一颗炮弹的价值就是6两黄金呀,相当于一个富农的全年收入呀!”
十五军的领导都记得,秦基伟把它藏在山洞里,谁也不准见 。每次用“喀秋莎”,秦基伟一再指示要选择好发射阵地,掌握好发射时机,确保安全 。上甘岭大战中后期,炮兵特别是“喀秋莎”火箭炮发挥了重要作用,秦基伟运用和指挥炮兵作战,步炮协同日渐完善,美军在上甘岭伤亡的70%是被志愿军炮火杀伤 。
15军炮兵室主任靳钟回忆说,每次反击前我们所设的假阵地,都遭到了敌人的炮轰;发射后,所有的真阵地也遭到了敌人的破坏,而我们的“喀秋莎”,早已经转移到安全地带了 。
在整个上甘岭战役期间,志愿军炮兵取得了歼敌12801人的战果,占总歼敌人数2.5万余人的一半以上 。
炮兵部队的支援,极大地鼓舞了坑道部队的战斗热情 。从10月21日至29日,坑道部队共组织班组兵力出击158次,歼敌2000余人,恢复阵地7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