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数学文化之拉格朗日的故事

小编来今天给同学们带来的趣味数学故事是:解读数学文化之拉格朗日的故事 。
每天10分钟头脑大风暴 , 开发智力 , 培养探索能力 , 让你成为学习小天才 。
故事适合年级:小学【解读数学文化之拉格朗日的故事】趣味小故事: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被誉为科学的皇后 。对于我们的广大小学生来说, 数学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 , 求学网数学网小学频道特地为大家整理了数学文化之拉格朗日的故事 , 希望对大家有用!
18世纪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
拉格朗日(1736—1813) , 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力学家、天文学家 , 变分法的开拓者和分析力学的奠基人 。他曾获得过18世纪“欧洲最大之希望、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的赞誉 。
拉格朗日出生在意大利的都灵 。由于是长子 , 父亲一心想让他学习法律 , 然而 , 拉格朗日对法律毫无兴趣 , 偏偏喜爱上文学 。
【解读数学文化之拉格朗日的故事】直到16岁时 , 拉格朗日仍十分偏爱文学 , 对数学尚未产生兴趣 。16岁那年 , 他偶然读到一篇介绍牛顿微积分的文章《论分析方法的优点》 , 使他对牛顿产生了无限崇拜和敬仰之情 , 于是 , 他下决心要成为牛顿式的数学家 。
在进入都灵皇家炮兵学院学习后 , 拉格朗日开始有计划地自学数学 。由于勤奋刻苦 , 他的进步很快 , 尚未毕业就担任了该校的数学教学工作 。20岁时就被正式聘任为该校的数学副教授 。从这一年起 , 拉格朗日开始研究“极大和极小”的问题 。他采用的是纯分析的方法 。1758年8月 , 他把自己的研究方法写信告诉了欧拉 , 欧拉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从此 , 两位大师开始频繁通信 , 就在这一来一往中 , 诞生了数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变分法 。
1759年 , 在欧拉的推荐下 , 拉格朗日被提名为柏林科学院的通讯院士 。接着 , 他又当选为该院的外国院士 。
1762年 , 法国科学院悬赏征解有关月球何以自转 , 以及自转时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的难题 。拉格朗日写出一篇出色的论文 , 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 并获得了科学院的大奖 。拉格朗日的名字因此传遍了整个欧洲 , 引起世人的瞩目 。两年之后 , 法国科学院又提出了木星的4个卫星和太阳之间的摄动问题的所谓“六体问题” 。面对这一难题 , 拉格朗日毫不畏惧 , 经过数个不眠之夜 , 他终于用近似解法找到了答案 , 从而再度获奖 。这次获奖 , 使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
1766年 , 拉格朗日接替欧拉担任柏林科学院物理数学所所长 。在担任所长的20年中 , 拉格朗日发表了许多论文 , 并多次获得法国科学院的大奖:1722年 , 其论文《论三体问题》获奖;1773年 , 其论文《论月球的长期方程》再次获奖;1779年 , 拉格朗日又因论文《由行星活动的试验来研究彗星的摄动理论》而获得双倍奖金 。
在柏林科学院工作期间 , 拉格朗日对代数、数论、微分方程、变分法和力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他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是在方程论方面 。他的“用代数运算解一般n次方程(n4)是不能的”结论 , 可以说是伽罗华建立群论的基础 。
最值得一提的是 , 拉格朗日完成了自牛顿以后最伟大的经典著作——《论不定分析》 。此书是他历经37个春秋用心血写成的 , 出版时 , 他已50多岁 。在这部著作中 , 拉格朗日把宇宙谱写成由数字和方程组成的有节奏的旋律 , 把动力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 并把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这两个分支统一起来 。他利用变分原理 , 建立起了优美而和谐的力学体系 , 可以说 , 这是整个现代力学的基础 。伟大的科学家哈密顿把这本巨著誉为“科学诗篇” 。
1813年4月10日 , 拉格朗日因病逝世 , 走完了他光辉灿烂的科学旅程 。他那严谨的科学态度 , 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影响着每一位科学家 。而他的学术成果也为高斯、阿贝尔等世界著名数学家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可以说 , 在此后100多年的时间里 , 数学中的很多重大发现几乎都与他的研究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