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毛泽东在谈到游击战争的三个法宝时

毛泽东在谈到游击战争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时,还特地用古典小说《封神榜》里的一个故事来做比喻 。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送他杏黄旗、方天印、打神鞭三样法宝,姜子牙用这三样法宝打败了所有的敌人 。
毛泽东也把游击战争比作姜子牙的“方天印”,认为有了这个法宝,一切妖怪都能镇下去 。而游击战是来之不易的法宝,毛泽东认为,我们不知流了多少血,死了多少人才得到了这个法宝 。可见毛泽东对游击战争的高度重视 。
同时,毛泽东还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兵书中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游击战的六个具体战略问题 。至今对所有兵家都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
毛泽东认为,游击战争要主动、灵活、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战的战略方针,正规战争也是如此,但游击战争在程度上和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游击战和正规战比较起来,其进攻性更大些 。游击战的战役、战斗一般用袭击的形式表现进攻,速决性要求很大,包围敌人的外线圈很小,要求采取秘密和神速的行动,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不允许大摇大摆、大吹大擂地暴露自己 。力戒拖延、力戒临战分散兵力 。游击战本身是分散性的,但就一个游击队或游击兵团来说,当执行消灭敌人或打破敌人围攻的任务时,仍须集中主要兵力,打敌小部 。
对游击战争和正规战争的配合,毛泽东说:有战略的、战役的、战斗的三个层次的配合 。这三种配合都需要游击队和游击兵团很好地配置自己的力量,各依当时当地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战斗方法,向着敌人最感危害之点和薄弱之点积极地行动起来,达到削弱敌人、钳制敌人、妨碍敌人运输等目的 。绝不要对敌人坐视不理,不游不击,或游而不击 。
毛泽东还专门论述了根据地问题 。根据地是毛泽东从井冈山时期就开始重视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毛泽东认为,如果没有根据地,游击战争就不能够长期地生存和发展,不重视根据地,就是流寇主义 。历史上存在过许多流寇主义的农民战争,由于他们不重视建立根据地,因此都没有成功 。在交通和军事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流寇的方法更不可能成功 。毛泽东指出,建立根据地的基本条件,是要创建一支很有战斗力的军队,广泛地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并使用这个军队在民众的配合下去战胜敌人,没有这三个条件,游击队就站不住脚,一切问题都无从说起 。
关于游击战争的战略防御问题,毛泽东认为,一般是采取反围攻的形态,因为敌人的战略进攻,常常是采取数路围攻的方法 。要打破敌人的围攻,一般应以次要兵力钳制敌之几路,而以主要兵力对付敌之一路,采取战役和战斗的袭击战法,主要是伏击战,将敌人一举歼灭在运动之中 。歼灭一路敌人后,再转用兵力歼灭另一路敌人 。
毛泽东觉得,游击战争的战略进攻,一般是发生在敌人的围攻被打破,取战略导势的时候 。因此,游击战争进攻作战的方针,不在于攻击不可必胜的有坚固设防的敌人,而在于有计划地在一定地区内消灭和驱逐一些小敌,扩大游击队占领的地区,并且可依敌我双方情况逐步扩大这种攻势行动,攻击敌人薄弱的城市和交通线 。
关于游击战争的指挥关系问题,毛泽东认为,总的原则是战略统一下的独立自主的指挥方法 。既不能像正规战争那样高度集中指挥,又不是不要任何集中指挥 。既反对绝对的集中,也反对绝对的分散 。集中指挥是指战略上对整个游击战争的部署和正规战争的战略配合行动,以及对一个地区的游击武装的统一指导等,应尽可能求得协调、统一和集中 。除此之外,一切战役和战斗的指挥,都应当实行分散指挥的原则 。
毛泽东看待任何问题,当然也包括军事问题总是与一般人不同,自成一格 。他在剖析抗日战争时,曾非常神妙地议论过“包围” 。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毛泽东在谈到游击战争的三个法宝时】所以,这就是除了毛泽东思想武装的人民军队之外,其他军队很难有效开展游击战的原因之一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毛泽东在谈到游击战争的三个法宝时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