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家老大」有在百丈寺当和尚的传说,晚唐之谜:李忱在当皇帝之前

晚唐之谜:李忱在当皇帝之前 , 有在百丈寺当和尚的传说
「萧家老大」有在百丈寺当和尚的传说,晚唐之谜:李忱在当皇帝之前
文章图片
在唐朝的二十二个皇帝中 , 唐宣宗李忱无疑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 , 就连他是如何成为储君的 , 都充满了传奇和神秘的色彩 。 而神秘色彩中最重要的说法是 , 在被立为皇太叔之前 , 他曾出家为僧 。 此说法主要来源于唐末韦昭度的《读皇室运寻》以及令孤澄的《贞陵遗事》 , 这两篇逸史皆说 , 唐武宗即位后 , 因非常担心他的叔父光王李怡(宣宗登基前的名字)会纂夺他的皇位 , 故对李怡百般刁难 , 万般折磨 , 并想置他于死地 。 随后 , 派宦官四人将李怡捆绑 , 浸在宫厕里 。 宦官仇公武有心搭救 , 便假意借口去杀死李怡 , 而将其藏匿并偷运出皇城 。 三年后 , 唐武宗驾崩 , 由大宦官马元贽及仇公武策划 , 将光王李怡请回来当了皇帝 。 文章虽然写得很隐晦 , 并没有直接明说唐宣宗曾经出家为僧 , 但当时光王李怡出家为僧的神秘传说确已出现了 。
还在唐武宗灭佛时 , 居住在中国的日本僧人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就记载:道士上奏武宗:“孔子云:‘李氏十八子昌运方尽 , 便有黑衣天子理国 。 ’臣等窃惟黑衣者 , 是僧人也 。 ”正是道士伪托孔子所说谶语 , 编成儿歌传唱于街肆 , 更让唐武宗担心已经逃出皇城当了僧人的光王李怡 , 有一天会回来争夺帝位 , 这就更加坚定了武宗灭佛的决心 。 当然 , 武宗灭佛也不止这一个原因 。 不过 , 从这一点反证了光王确实当过和尚 。 正如五百六十年后 ,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是去寻找逃出宫的建文帝一样 , 都是为了消灭自己帝位的威胁者 。
至五代时 , 《中朝故事》、《北梦琐言》以及宋朝陆游的《避暑漫钞》中 , 也都有光王李怡潜逃到江南遁入空门的简略记载 。 宋初人赞宁的《宋高僧传》也说 , 宣宗为僧时 , 曾游方到杭州 , 齐安禅师对他照顾周详 。 至宣宗即位时 , 齐安已死 , 为了报恩 , 便敕赐寺名 , 谥齐安为悟空大师 , 还御制哀诗悼念 。 此外 , 禅宗名僧希运在《黄檗宛陵录》中也有记载 , 说宣宗为沙弥时 , 曾见黄檗大师在殿上礼佛 , 便问:“不看佛求 , 不看法求 , 不看众求 , 长老礼拜当何所求?”于是两人一问一答 , 成了以“黄襞礼佛”命名的著名“对答公案” 。
不过 , 也有不少史家对宣宗出家持否定态度 。 譬如司马光 , 他认为宣宗被武宗迫害及出家为僧是没有根据的 , 因为正史中没有相关记载 , 而且当时光王李怡只是武宗众多的庶出皇叔之一 , 对武宗的帝位根本没有威胁 , 因此在他编纂的《资治通鉴》中也未提及此事;更有史家认为 , 唐宣宗被唐武宗迫害而出家为僧的讲法 , 是后世佛教徒杜撰出来的故事 , 是为了丑化推行灭佛的唐武宗 , 圣化支持佛教的唐宣宗 。 宣宗出家为僧的传说 , 主要来源于佛教中人 。
可是 , 史家的否定态度并不能阻止唐宣宗出家的故事在民间流传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这种流传反而越传越广 , 也越传越神奇 。 明代高僧圆悟禅师在其撰写的《碧岩集》中记载:宣宗年少时 , 爬到哥哥穆宗的龙床上 , 作出接见大臣的姿态 , 穆宗非常赞赏 。 武宗即位后 , 记起此事 , 便心存疑忌 , 想害死宣宗 , 宣宗不得不逃走 , 就在浙川(今河南南阳浙川)香严寺智闲和尚门下剃度为僧 。 后随智闲来到江西庐山 , 观瀑布时 , 智闲提出作诗 , 想考考他 , 以判断其底细如何 , 便先吟两句:“穿云透石不辞劳 , 地远方知出处高 。 ”宣宗接着吟:“溪涧岂能留得住 , 终归大海作波涛 。 ”智闲见此人学识气度皆不凡 , 便以礼相待 。 后来在一次盐官(今浙江海宁盐官镇)法会上 , 希运是首座法师 , 在礼拜时 , 两人就谈起“对答公案”来 。 在这里 , 与《黄檗宛陵录》所记不同的是 , 由智闲和尚代替了黄檗禅师 , 地点也由黄檗山变成了庐山 。 另外 , 在《黄檗万福禅诗志》中 , 也有关于唐宣宗为僧的记载 。 不过该书则将地点又搬至福清黄檗山 , 将黄檗禅师观瀑布所吟的两句诗也改为:“千岩万壑不辞劳 , 远看方知出处高 。 ”唐宣宗所吟的两句诗倒没有改 。 《禅诗志》还说 , 唐宣宗来到黄檗山后 , 又南行至惠安观看洛阳江 , 再南行至同安 , 还出现了所谓神象夜间出来迎接宣宗到来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