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数学周记意义 小学数学周记汇编( 二 )


带着学生的疑问,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我就用这篇周记来导入新课 。一些学生被难住了,另一些同学积极思考,思维非常活跃 。他们各抒己见,接着,我说: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方法,使所有的同学都能很容易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这时,学生都显得非常高兴,都以积极的状态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中 。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不教” 。有了这篇周记的导入新课,确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所在 。陶行知先生也早已提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 。”为此,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尽可能地拉近教材提供的信息与学生已有信息之间的距离,充分把教材内容生活化,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拥有的充满快乐、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 。所以当教师把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的时候,数学便以生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数学生活化了,学生便能自觉地接受数学、欢迎数学,从而提高数学效果 。
三、写数学周记是促进思维条理化的方法
语言是思维的结果 。写一篇周记,就是学生整理活动程序的一次思维过程 。指导学生写数学周记,我重视指导学生有条理的表达,以达到促进思维条理化的目的 。当学生把观察生活的过程、把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也展现出了他们的思维过程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比如数学周记:
“剪指甲”
“咔嚓……咔嚓……”又要剪指甲了 。我突然想算一下,一年要在手指上能剪掉多少指甲 。我想,大拇指的指甲面可以看作长和宽都1厘米的正方形 。它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每次大约剪掉长度1毫米的指甲 。1毫米=0.1厘米 。每周剪一次,一年有365天,365÷7=52(周)……1(天),我们就按52周来计算,一年共剪掉:52×0.1=5.2(厘米),那么一年一个大拇指剪掉的指甲就是:1×5.2=5.2(平方厘米) 。如果和其他手指的指甲平均一下,每个手指一年约剪掉5平方厘米,十个手指就是5×10=50平方厘米 。如果再加上脚趾甲,一年剪掉的指甲就是100平方厘米呢!哇塞,“相当于一个手掌大小啊!”当我算出这个得数时,不由的发出了一声惊叫 。
从周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清晰的思维过程 。也许,他经过了多次实践和反复思考,才完成了这项活动 。但最后,当他用周记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时候,他的思维就有条理了,这样也就更有效地提高思维训练的水平 。
四、写数学周记能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数学周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数学周记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如在教学“利息”时,我让学生课前针对储蓄知识做一些调查,于是,每个学生都想办法找资料,有的上网、有的查阅了书报、有的问大人、还有的同学到银行做了调查 。交流时的数学周记也是五花八门,有下载打印的、有剪报的,也有手写的……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数学视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比如一个同学收集的资料是:
《我们的国家富裕了!》
大家把多余的钱都存入银行,银行的储蓄总额也不断的上升,这是我国城乡居民储蓄总额统计表:1998年至2003年城乡居民储蓄总额统计表
年份 金额
1998 5.3万亿元
1999 6万亿元
2000 6.96万亿元
2001 7.38万亿元
2002 8.7万亿元
通过这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银行的存款越来越多 。以此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工人的工资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所以把钱存入银行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总之我们的国家是一天比一天富裕了 。
看了这则信息,于是我感到疑惑,到底利息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大家都知道,把钱存入银行,可以得到利息 。而银行的存款越多,付给人民的利息也就越多,那这部分到底从哪里来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请教了爸爸 。爸爸告诉我:人们把钱存入银行,银行聚集千家万户的存款,再把这些钱借给急需用钱的工厂、企业,放贷出去的利息比还给存款的利息要多 。银行从而既解决了付出利息,同时也可以自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