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古代士兵守城,为什么不直接推倒云梯,反而费力往下砸石头?

古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 就是高耸的城墙 , 城墙不仅能够在外观上让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 , 还能有效抵御外敌入侵 。 很多影视剧中 , 都不难见到攻城的场面 , 由于古代科技水平落后 , 城墙对古人而言显然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
“道高一尺 , 魔高一丈” , 城墙虽然在古代防御力很高 , 但这并不代表古人毫无办法 。 为了攻克城墙 , 古人发明了一种利器:云梯 。 现代影视剧中 , 云梯也是最常见的古装剧中攻城所用的设备 , 这是一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的特殊“梯子” 。
【历史故事】古代士兵守城,为什么不直接推倒云梯,反而费力往下砸石头?
文章图片
云梯从出现开始就构造复杂 , 经历朝代更迭逐渐完善
传说春秋时期 , 楚国国王为了实现自己称霸天下的野心 , 命令下属打造了这种专门用来攻城的云梯 。 虽然云梯的具体发明者一直没能确定下来 , 不过目前可以肯定的是 , 鲁班曾经对云梯进行过改造 。
早在战国时期 , 云梯的结构就已经变得非常复杂 , 内部构造对配件的要求也非常高 。 即便不是作为攻城利器出现 , 云梯也可以被认为是当时出现的一种艺术品 。
战国时期的云梯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车轮、梯身和钩状物 。
【历史故事】古代士兵守城,为什么不直接推倒云梯,反而费力往下砸石头?】因为创造云梯的初衷就只是为了攻城 , 所以初期的云梯每个部分的构造都有其独特的功能 , 没有任何一个部分是多余无用的存在 。
【历史故事】古代士兵守城,为什么不直接推倒云梯,反而费力往下砸石头?
文章图片
车轮 , 是方便云梯移动 。 按照现实条件考虑 , 建造云梯必然是在距离敌城位置较远的地方 , 即使是在现代 , 想要把一个庞然大物从很远的地方移动过来也非常难 , 更何况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人 。 车轮的存在 , 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
梯身 , 自然是攻城时最重要的部分 , 只有利用梯身的高度 , 古人才可能打破城墙的高度限制 , 攻破对方城池 。 云梯之所以被称为“云梯” , 以“梯”的名字命名 , 就是因为云梯中所有的构造最终都是为了梯身的攀爬功能服务 。
钩状物 , 是很多古装剧中都可能会忽略的部分 , 不是因为这些云梯中不存在钩状物 , 而是以现代影视剧的篇幅比重 , 很少会有镜头放在钩状物上 。 然而这个部分 , 却是攻城时的关键所在 。
【历史故事】古代士兵守城,为什么不直接推倒云梯,反而费力往下砸石头?
文章图片
其存在的意义 , 除了将云梯同敌方城墙连接起来外 , 还有保证云梯稳固不被破坏 。 攻城时 , 不止攻城方会使尽浑身解数 , 守城方必然也会竭尽全力 , 云梯的牢固与否 , 直接决定了战局的走向和最终结果 。
因此 , 从云梯诞生开始 , 钩状物就被设计得非常尖锐、坚硬 , 一旦钩状物钩住城墙 , 即使是攻城方也很难将它取下来 。 这也是守城方很少会选择推倒云梯的主要原因 , 破坏钩状物非常困难 , 耗时极长 , 在机会稍纵即逝的战场上 , 选择破坏云梯非常不划算 。
到了唐朝时 , 云梯有了新的变化:梯身底部开始固定在一个底盘上 , 同时有了主梯和副梯的区分 , 底部比从前加固了许多 。 早前的梯身虽然也固定在云梯上 , 但是并没有“底盘”这一存在 , 只是简单的固定 。
【历史故事】古代士兵守城,为什么不直接推倒云梯,反而费力往下砸石头?
文章图片
主梯和副梯的区分 , 让云梯的使用更灵活 , 不再受制于原本只有主梯时的使用方法 。 副梯的出现 , 让攻城方不再需要单纯依靠攀爬上城墙 , 因为副梯是可以移动的梯子 , 在攻城时 , 非常方便躲避来自城墙之上的袭击 。
虽然云梯的功能逐渐完善 , 但云梯在攻城时受限严重
由于副梯的使用非常灵活 , 也被人们称为“飞云梯” , 在攻城时被守城方当作主要的防备对象 。 唐朝时的这些改良 , 其实都是方便更快地架设云梯和更快速地攻城 , 特别是底盘加固的措施 , 让架梯时间缩短了许多 。
【历史故事】古代士兵守城,为什么不直接推倒云梯,反而费力往下砸石头?
文章图片
宋朝时 , 在唐朝的基础上开始更注意云梯使用者的安危 , 尤其是云梯下方的推梯人 。
即便有车轮 , 云梯依然是一个庞然大物 , 需要多人同时推动才能移动 , 一旦推梯人出现意外 , 即便云梯本身无碍 , 也无法发挥出原本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