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采访中,麦家刚刚还在侃侃而谈创作解密暗算风声的传奇经历

在一次采访中 , 麦家刚刚还在侃侃而谈创作《解密》《暗算》《风声》的传奇经历 , 却被主持人曹可凡一句话搞得痛哭流涕 。现场工作人员纷纷劝慰也不能平息他的情绪 , 最后采访不得不提前结束 。
麦家哽咽着“指责”曹可凡:“你明明知道这个话题是我最脆弱的部分 , 还要挑破它……”
原来曹可凡提到了麦家的父亲 , 一位让麦家后悔到想自杀 , 并试图用余生给自己一个救赎的老人 。
当人们把目光停留在麦家的“谍战文学之父”光环时 , 他却把我们带进了那段不幸的童年往事 。
麦家出生于浙江富阳 , 由于家庭出身问题 , 他自幼被人歧视、孤立 。麦家说 , 在学校我的座位一定在最角落 , 桌椅板凳一定是最破的 , 上面还刻画着种种对他侮辱性的语言 。
有一年冬天 , 雪花从窗外飘进麦家的脖子 , 瑟瑟发抖的他起身关上窗户 。老师却一脸讥讽:“戴了三顶黑帽子还怕冷?”
父亲是反GM , 爷爷是基督徒 , 外公是大地主 , 这三顶帽子压得麦家抬不起头 。没人愿意跟他交朋友 , 任何一项活动他只能缩在角落里当看客 , 强烈的孤独感让他一次又一次逃课 , 以远离这个让他窒息的场所 。
一如那位老师的做派 , 同学们跟麦家唯一的交流就是谩骂和讥讽 , 比如当着他的面骂他的父亲 。
终于有一次麦家被激怒了 , 他像一头豹子以一敌三 。当晚 , 被打得伤痕累累的他没回家 , 而是堵到了同学的家门口 。
当父亲出现时 , 麦家原以为父亲是前来助阵的 , 却不料被两个大耳光打歪了鼻梁 。
“鼻血顿时像割开喉咙的鸡血一样喷出来 , 流进嘴巴里 。我像喝水一样 , 一口口喝下去都盛不下 , 往胸脯上流 , 一直流到裤裆里 。”多年后麦家把这段经历写进了《致父信》 。
那一年麦家9岁 , 从此以后他的世界一片灰暗 。“我像只流浪狗一样 , 总是缩着身子 , 耷着脑袋 , 贴着墙边走路……”他不再跟父亲说话 , 二十年没叫过一声爸爸 , 信只写给母亲 , 买礼物也只给母亲 。
他甚至憎恨富阳 , 从17岁离开家乡 , 他很少回来 , 即便后来他成了家乡人心目中的骄傲 。
麦家说:“我能成为作家就跟童年的创伤有关 , 我不再相信任何一个人 , 我唯一的朋友就是日记 , 我笔下的人物总是不由自主地结局悲惨 , 我很想让那些天才们活下来 , 可是我控制不了 。”
说这句话的时候 , 麦家下意识地抱紧双臂 , 半扭转身体 , 留给人一个侧脸 。
2008年汶川大地震 , 麦家去了现场 , 一幕幕生离死别让他哭到抽搐 。他的眼前不由浮现出父亲的影子 , 不久前父亲病了 , 他回乡看望 , 临行前父亲突然拉着麦家的手说:“你能不能给老二打个电话 , 让他回来看看我 。”
麦家愣住了 , 他就是父亲口中的老二 。原来 , 父亲其实一直很想念他 , 阿兹海默症导致的糊涂 , 让老人已经不认识自己的儿子 , 却不由自主地说出了埋藏在心底的声音 。
那一天 , 麦家是流着泪离开家乡的 , 结了几十年的冰层在一刹那间开始消融 。从汶川回来 , 他立刻向单位提出工作调动 , 并于当月就回到了家乡 。
麦家原以为 , 陪父亲走过人生的最后一段路 , 就算弥补了以往对父亲的亏欠 。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 , 最后的三年时光让他痛不欲生 。
父亲像是故意在惩罚麦家 , 麦家不在家时他偶尔清醒 , 可当麦家匆匆赶回时 , 他就又糊涂了 。三年 , 麦家居然没有等到父亲的片刻清醒;三年 , 麦家一直没等到他父亲的一句“我原谅你了” 。
在无尽的绝望中 , 麦家抱着蒙昧状态的父亲失声痛哭 , 他内心深处呐喊:“父亲 , 你知道我在忏悔 , 我在赎罪吗?”
陪伴父亲的三年 , 是麦家事业的巅峰期 , 顶着“谍战文学之父”光环的他被投资商包围 , 他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 , 一部部剧本在他笔下化作经典的影视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