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争霸的三国,为何唯有曹操最终胜出?

群雄争霸的三国,为何唯有曹操最终胜出?
【群雄争霸的三国,为何唯有曹操最终胜出?】三国时期,风云变幻,人才辈出,群雄并起,争霸天下 。最终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而治 。那么,为何只有曹操称霸中原最终一统天下呢?
一、经济因素
自董卓死后,天下群雄并起,各地诸相互为争夺地盘而战 。连年的战火骚扰、无休止的徭役及赋税,使得百姓流离失所,无法安心耕作,大片耕地荒芜 。而频繁的战争同样使得许多诸侯都被军粮短缺所困扰,甚至很多长远的军事规划皆因军粮问题而被迫取消 。曹操在征讨陶谦和吕布时,就曾因军粮不足而放弃征讨 。《三国演义》中曹操与袁绍大战前夕,谋士许攸投降曹操之后,与曹操的那段关于军粮的对话,大家应该不会陌生 。而曹操能战胜袁绍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在于曹操偷袭了袁绍位于乌巢的粮仓,并一把火将袁绍的粮仓烧得一干二净 。从而引起袁绍军心不稳,最终导致袁军惨败 。因此曹操对于军粮短缺的切肤之痛真正达到了刻骨铭心 。当曹操征服兖州把天子抢到手中,具备一定的政治优势后,便开始集中精力想办法解决军粮的问题 。
初平三年,曹操在青州诱降了当地的黄巾军 。建安元年又俘虏了依附于袁术的黄巾军,并缴获了大量的农耕工具和劳动人口 。当时起义的黄巾军大部分由农民组成 。因此曹操在部下枣祗的建议下,在许昌附近开始实行屯田 。任命专门的田官管理屯田工作,规定如果自带生产工具,则地租只收取收成的50%,如果租用官府的农具,地租则收取收成的60%,所有参与农耕的人不用服徭役 。这在当时的流民及俘虏看来,无疑是非常好的政策 。屯田的方法非常奏效,曹操偿到有粮食可收的甜头后,迅速将屯田制推广到各个所属的州郡 。这样一来,“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闻”,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通过屯田制度,曹操不但有效地解决了军粮短缺问题,同时也使更多的流民归心,曹操所领导的地方,甚至成了流民们心目中的一方净土 。对曹操来讲,所领导的州郡迅速稳定了下来,似乎达到了局部的万明归心、人心思魏感 。甚至在后来,在司马懿的建议下,实行了“军屯” 。而此时的刘备还居无定所东奔西跑,等到后来蜀国建立,诸葛亮狠抓生产之时,曹操已经统治了北方,国力非常强盛了 。
二、政治因素
所谓的政治因素便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关于这一点,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是人尽皆知 。曹操挟天子的重大政治举措为其带来了至少两点实质性的利益 。
笼络人心,牵制诸侯
有了天子当挡箭牌,曹操想打谁,就以天子名义先把对方臭骂一顿,再乱加一个罪名,然后高举义旗、高喊灭贼的口号,正大光明地去攻打了 。所以携天子期间,曹操只要出兵便是正义之师,所行之事便是正义之事 。而其他诸侯如果找不到充分的理由,还不能轻易进攻曹操,否则就成了攻打天子,还未出战自己就先成了叛逆了 。古人打仗是很在乎师出有名的,因为这关系到军心稳不稳,士气高不高,民心向不向 。而曹操无疑手中拿着一对“王炸”,爽得一塌糊涂 。因此,当时很多谋臣武将甚至以投降曹操为荣,以与曹操对抗为耻,这完全关乎到人心向背问题了 。
招募人才
在诸侯乱战的时期,很多有识之士即便希望出仕,但究竟跟谁混却成了问题 。跟张三吧,说不定过几天就败了;跟李四吧,说不定过几天就垮了 。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曹操站出来了,以大汉天子之名为大汉朝廷招募人才 。在当时很多仕人内心依然是有汉朝情节的,在他们心目中只有天子才是正统,只有进大汉朝廷任职才是正道 。所以,以天子作为金字招牌,曹操招募到了许多人才 。再加上曹操本身爱才,他手下的文臣武将几乎都能人尽其才,致使他手下的人才能一波一波延续下去 。不似刘备到了蜀后期人才匮乏,以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
三、性格为人因素
曹操被称为一代枭雄 。是易中天口中的“真小人” 。行事无所顾忌,“我要我认为,不要你认为” 。只要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事就会努力去做,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 。不像刘备那样”伪君子”行事遮遮掩掩 。从其诗《观沧海》也可以看出曹操一统天下的帝王胸襟和气魄 。
总结:曹操能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最主要就是以上三点,即政治、经济、人格等 。(本篇文章的分析还有所欠缺,请关注后续)当然我也希望听一听其他朋友对此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