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理想』只是为了存活下去,大部分人装傻装愚
今日四月一 , 愚人节 。 尽管愚人节的宗旨似乎在于“愚弄他人” , 但也不妨碍我们来聊一聊有关“愚人”(folly)本身 。
500多年前 , 伊拉斯谟写下了一部广受关注的作品 , 《愚人颂》 。
文章图片
书里说话的是一位自称“愚夫人”的女神 , 她嬉笑怒骂 , 调侃讽刺了各个阶层的人士 , 特别是社会里的头面人物 , 比如哲学家、政治家、教士、主教、学者、文法学家等等 , 讽刺他们的势利、谄媚、虚伪、还有自我欺骗、骄傲自大和狂妄无礼 。
在她眼里 , 这是一个疯癫的世界:从教皇到乡村牧师 , 从富翁到乞丐 , 从淑女到村妇 , 从学者到贩夫走卒 , 他们都不用上帝赐给他们的大脑思考 , 而是一味接受贪婪、虚荣和无知的摆布 。
他们是世俗人眼里的聪明人 , 聪明人善于察言辨色 , 人云亦云 , 他们用别人的眼光看世界 。 然而 , “聪明”其实是指“耳聪目明”——如果一个人感受世界 , 不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耳朵 , 又怎么能称真正的“聪明”呢?
反观“愚人” , 他们是自然人 , 他们看世界 , 不管是对是错 , 都是用自己的眼睛 。 所以 , 在伊拉斯谟眼里 , 愚人反而要比所谓的“聪明人”更聪明 。
在伊拉斯谟创作《愚人颂》和《王子教育》的时候 , 意大利和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已经进入了晚期 。
正如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说的 , “那个时代 , 无论是在佛罗伦萨 , 在意大利 , 还是在地球上的任何其他地方 , 都不是共和国的时代;君主政体正在上升 , 方兴未艾;共和国毋宁说是时过境迁了 。 ”
我们甚至可以说 , 那是一个君主专制的黄金时代 , 生产和贸易的发展让人们觉得 , 自己生活在一个幸福的盛世 , 但过着的却是一种因循守旧 , 醉生梦死的生活 。
15至16世纪米兰历史学家伯纳迪罗·克里奥(BernardinoCorio)说 , 在1494年以前 , “人人都相信和平已经来临并会长存;人人都忙着发财致富 , 到处都有这样的机会 。 到处是欢饮和作乐 。 世界显得前所未有的稳定” 。
可是这样的美梦并没有持续多久 , 大部分人们 , 尤其是人文主义者们 , 很快就从这样的美梦里醒过来了 。 《愚人颂》就是其中的代表 。
《愚人颂》用愚人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 , 看出了它的虚假和丑陋 。
讽喻作品都喜欢运用傻子和愚人这样的角色 。 《愚人颂》里的那个说话的人自己就是一个愚人 , 是一个在权威秩序之外的不认同者和不合作者 , 一个冷眼旁观的、聪明的傻子 。
他之所以可以被容忍站在一边冷嘲热讽 , 完全是因为他不过就是一个谁都瞧不上眼的傻子 , 他的话都被当成是疯言疯语 。 没有谁会拿傻子当回事 , 傻子也对此毫不在乎 , 他的独立特行让他的讥诮嘲讽和玩世不恭有了一种反抗的意义 。
《圣经·新约》的“哥林多前书”里面说 , “上帝挑选了世上的愚蠢之事来挫败聪明人 , 挑选了那些柔弱的来挫败那些强悍的 。 ”
愚人 , 就是上帝挑选来挫败权威的弱者 。 之所以称他们为“弱者” , 是因为他们无力挑战、无法反抗权威 , 只能选择戴上“愚”的面具 。
所以我们说 , 大部分人装傻都是为了存活下去 。
作家斯蒂文森(RobertLouisStevenson)说:“傻了要比死了强” 。
【『看理想』只是为了存活下去,大部分人装傻装愚】这样的“愚人”通常不是真傻 , 往往是一种拒绝合作、暗中反抗的策略 。 这样的“愚人” , 跟那些被“洗脑” , 或因懒得动脑而真正变傻的人相比 , 到底谁才真的“愚”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 「老街味道」李白的理想是什么?到底是出仕还是归隐?
- 「娱乐回声」神探狄仁杰:你还记得江州案锦娘吗?为了复仇委身于假薛青麟
- 「司马说春秋」日本大名丰臣秀吉为了进攻明朝,竟干出违反纲常的事,万历年间
- #铁汉话沧桑TB#而后成为了司马懿的最大克星,曹操无意之间收下一养子
- 「猫眼观史」每人赠送15亩地,只是一个条件让国人止步,俄罗斯欲引入中国移民
- 当兵那些年■但其实只是名声吹得响,本事并不大,庞统虽然和诸葛亮齐名
- 去讲心中理想@不是封建迷信,有科学依据,早做早受益!,在枕头下放几枚硬币
- 莲花风云客@“夺嫡”还在持续,雍正为了夺权,8万将士死于内斗,康熙死后
- #理想说生活#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先秦那些神乎其神的相术,“先生之寿
- #墨音雅韵#从来都不只是风花雪月,古诗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