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财经社]被暴打的瑞幸:自残式造假和畸形补贴下的亿万巨坑( 三 )
瑞幸早期“买一送一 , 买四送二”的优惠政策 , 多少都能找到神州优车早期打法的影子 , “碰瓷”星巴克也能追溯到神州优车当时与Uber在“Beat U”上的叫板 。 外界普遍相信 , 陆正耀就是瑞幸商业模式的缔造者 。
当时神州优车急于寻找自己的第二曲线 。 而咖啡在中国人均消费量不足5杯 , 这是一个有着巨大空白的增量市场 。 像愉悦资本这样投资过摩拜单车的“老朋友”还深谙通过补贴占领市场打规模战的玩法 , 与陆正耀、钱治亚等人的想法更是不谋而合 。
能够从网约车大战中活下来 , 重资产开路当然是陆正耀和他从事数年的网约车行业最为熟悉的打法 。 以写字楼等办公场所为据点 , 瑞幸大规模、高频率开店 , 并辅以高额的优惠政策 , 以让年轻人“喝得起咖啡” 。 瑞幸的选址标准是 , 选址必须要配送效率高 , 为此一个核心区域内可能有3到4家门店;另一方面就是大规模补贴 , 钱治亚曾表述中国的咖啡需求不高是因为中国人喝不起 , 因此补贴“三到五年内不会停止” , 而且就像网约车早期的价格补贴战一样 , 这种方法在早期就流量圈地相当有效 , 在中国这个价格敏感的消费市场也能够建立起强大的用户认知 。
此外 , 神州系庞大的资本团队也为瑞幸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运营经验 , 例如 , 瑞幸就一度宣称账上有20亿现金 , 用户不用担心补贴会骤然停止 。
到2018年刚开业半年时 , 瑞幸的门店就超过500家 , 而2019年4月递交招股说明书时瑞幸的门店已经超过2000家 , 仅次于入华20年的星巴克 。 与此同时 , 瑞幸依照陆正耀设计的路径 , 不将自己的领域仅局限在星巴克为代表的“第三空间” , 而是“数据咖啡” 。
同时参与了神州优车和瑞幸咖啡投资的愉悦资本投资人刘二海就曾在采访中表示 , 瑞幸通过APP下单和拉取用户数据 , 是数据驱动 , 是新基础设施下的传统行业转型的代表 , 因此他表示瑞幸估值贵得有理由 , 也有资格只过两年就上市 , “高铁跑200公里你还嫌慢?拖拉机跑80公里就得散架了吧 。 不是我们快 , 是因为完全不是相同的物种 。 ”
在“小蓝杯”的狂轰滥炸下 , 尽管瑞幸在招股书中披露净亏损达到21亿 , 但抵不住投资人的踊跃 。 瑞幸上市时募集资金高达6.95亿美元 , 并获得星巴克第二大股东贝莱德投资集团的加持 。 另据媒体报道 , 红杉资本、高瓴资本、腾讯以及阿里巴巴均曾对瑞幸表露过投资意愿 , 瑞幸当时以怕商业模式被大规模复制为由 , 选择了拒绝 。
另一方面 , 通过“中国咖啡”这样的叙事范式 , 钱治亚还在纳斯达克的敲钟仪式上称 , 瑞幸上市“是中国咖啡消费平权的开始” , 并还将持续补贴3到5年 。
本文插图
图/视觉中国
为了持续这一商业模式 , 在正式上市以前 , 瑞幸先后完成4轮融资 。 其中包括2018年4月来自陆正耀家族公司的天使轮;2018年7月 , 大钲资本、愉悦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君联资本领投的A轮;5个月后 , 大钲资本、愉悦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跟投的B轮和次年4月贝莱德投资集团的1.25亿美元 。 另外 , 截至2019第三季度 , 瑞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为7.76亿美元 , 合计55.4亿人民币 , 2018年末 , 这一数字达到17.6亿人民币 , 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是资本市场的融资 , 共计达到6.67亿美元 。 2020年1月 , 瑞幸再次融了11亿美元 。 也就是说 , 仅仅在美股市场 , 瑞幸的融资数字就已经超过了20亿美元 。
值得注意的是 , 2020年1月8日 , 大钲资本从瑞幸套现了2.3亿美元 , 持股比例从14.06%下降至12.15% 。 大钲资本当时表示 , 此次减持已收回当初对瑞幸资本的投资 。 另外 , 大钲资本表示自己仍然是瑞幸咖啡最大的机构股东 , 并持续看好瑞幸的长期发展前景 。 之后在1月底 , 浑水发布了这份来自匿名举报的做空报告 , 瑞幸股价应声下跌26% 。
- 「龚进辉」用户却只想趁其倒闭前用完优惠券,瑞幸在危机下自我打气
- 【乐居网】京东徐雷谈瑞幸财务造假:对中企形象影响是破坏性的
- 「成都商报」股价暴跌75.57%:瑞幸或为造假付出五大代价
- 「德林社」A股两公司被波及,22万股民无辜躺枪!,瑞幸爆雷
- 「瑞幸咖啡」瑞幸造假事件中“看门人”是否尽责?遭浑水做空后中金和海通国际曾发研报声援
- 「野马财经」一夜蒸发354亿市值的瑞幸,埋了哪些投资机构?
- 「瑞幸」自曝22亿造假,市值蒸发百亿,瑞幸迎来资本终局?
- 律师:瑞幸会面临SEC高额罚款
- 每经15点 | 证监会:对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强烈谴责
- 证监会:高度关注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