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个福建商人从菲律宾偷回一个新物种,明朝总人口因此首次破亿

上个世纪人类经历了人口数量的指数增长阶段,如今世界上人口超过十亿的国家就有两个,中国和印度,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在衣食住行和医疗等各方面都得到了保障,死亡率自然就大大降低了。然而在古代则完全不同了,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除了明清两朝,前面从来没有过人口过亿的朝代,这到底是什么缘故造成的呢?为何明朝人口能够实现如此大的增长呢?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个商人从海外偷来的一个新物种。【 「明朝」一个福建商人从菲律宾偷回一个新物种,明朝总人口因此首次破亿】

文章图片
限制古代人口数量增长的原因主要有几个,首先是生产力的极端低下,尽管中国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极大提高了粮食作物的收成率,但底层农民无论在哪个朝代都不好过,抛开统治者和官商的压榨和频发的自然灾害外,说到底还是跟生产力有关。其次就是古代战乱很多,经常改朝换代,连年征战不仅搞得百姓无法正常生活,死于沙场的人数更是不计其数,直接削减了人口数量。第三,古代的医疗水平十分有限,虽然说中医也博大精深,并且不断在进步,然而在瘟疫频发的古代,当时现有的医学知识和条件根本无法应对大规模的恶性病毒传播事件,人民的寿命也普遍不长,限制了古代人口的增长。为什么明朝能够突破人口不过亿的瓶颈呢?甚至到了明末一度接近两亿,这样的爆炸性增长是如何实现的呢?谈及这个就不得不提到明代商人陈振龙了,正是他在万历二十一年首次从国外引进了番薯,才造就了这个人口奇迹。陈振龙长期在吕宋岛也就是如今的菲律宾做生意,在当地接触到了一种产量极高的作物番薯,不禁想到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的老家福建,于是便下定决心将其引入国内,然而这并非容易的事。

文章图片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详细记载了番薯传入中国的具体过程,万历二十一年时菲律宾正处在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番薯可是当时的奇货,被限制不能运出国外。然而陈振龙经过一番精心谋划,把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并在绳面涂抹污泥,借此巧妙躲过殖民者关卡的检查,最终经过七天的海上航行,番薯首次登上中国大陆的厦门港。本来这种作物因为味道甘美被称为甘薯的,但因为来自国外,闽地人从此便将其叫做番薯了。

文章图片
番薯传入中国后,立刻显示出适应力强,无地不宜的优良特性,很快普及全国,在随后袭来的江南大旱时期,番薯称为农民的救兵,使得他们在灾荒之年也能够得到果腹之物,不少人免于被饿死的厄运。到了清代,统治者更是多次对其加以推广,番薯也成为仅次于稻米、麦子和玉米的中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种救荒的好作物,直接促进了明末清初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当时设法引入番薯的陈振龙也成了农民心中的偶像,获封“水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