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清末新建陆军武器装备精良人数多达6万,为何战斗力却不高?甲午战争中

#历史# 【清末新建陆军武器装备精良人数多达6万,为何战斗力却不高?】甲午战争中,参战的各支清军大部战败,北洋海军舰队也全军覆没,清军的腐败已暴露无遗 。《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外臣工鉴于军队装备的落后提出了条陈,要求进一步改革军队的编制装备,建立一支新式陆军 。
以慈禧为首的最高统治者也认为,日军在战争中“专以西法制胜”,于是决定采用西法训练新式陆军 。议定之后,各地纷纷编练新式陆军 。最早按照德军营制操法编练新式陆军的主要有三支:张之洞在江南编练的自强军13营;聂士成在直隶编练的武毅军32营;广西按察使胡燏棻在小站编练的定武军10营 。
其他各省也纷纷仿照《直隶武毅军新练洋操章程》编练新式陆军 。它们的名称虽然不同,但编练的内容和方式大致相同,主要以德军的编制装备为模式,吸取当时欧洲各国之间的战争经验,以及晚清几次抗击外国入侵战争的教训,扩大新式武器装备,编练马、步、炮、工、辎重为一体的合成军,以适应近代战争的需要 。
各省的新式陆军中,以聂士成编练的武毅军在编制装备方面的更新起步最早、规模最大,练兵最具新意、坚持最好、战斗力提高最快 。武毅军编制1.3万人,由聂士成任总统领 。其下编总部机关和前后左右中五军两大部分 。
【历史 清末新建陆军武器装备精良人数多达6万,为何战斗力却不高?甲午战争中】总部机关设有总理营务处、教习处、粮饷局、军械局、军医局等单位 。五军的编制大同小异:中军辖炮队1营、步队6营,前后左右四军各辖炮队1营、步队4营 。各军都设有指挥部,下分营务、粮饷、军医等处 。
武毅军装备当时国内最精良的枪炮 。其中步枪与骑枪有11毫米口径的后装单发和连发毛瑟枪1万支、7.9毫米口径的后装连发毛瑟枪200支、8毫米口径的后装连发曼利夏枪1万支、8毫米口径的后装连发曼利夏骑枪1400支,还有军官用以护身的六连发左轮手枪和马克沁机枪两挺 。
装备的火炮有75毫米口径的12磅克虏伯炮16门、60毫米口径7磅后装炮32门、57毫米口径的6磅格鲁森速射炮32门,还有37毫米口径克虏伯速射炮、87毫米口径的20磅后装炮等 。这些火炮发射的是购买和部分自造的开花弹、子母弹、葡萄弹等 。武毅军装备的步枪分训练和作战两种,总部和各军指挥部都有大量储存 。
光绪二十四年(1898),清廷将聂士成编练的武毅军1.3万人、董福祥编练的甘军约1.3万人、宋庆编练的毅军约1.3万人、袁世凯(接替胡燏棻)编练的新建陆军1万多人、荣禄统率南苑的驻军1万多人,共约6万人,合编为武卫军,分别称武卫前后左右中五军 。
其中武卫中、后、左三军各自有其编制,与武卫前、右二军大同小异,但武器装备不及前右二军 。武卫后军拥有7.9毫米口径的毛瑟连发枪3003支、8毫米口径的曼利夏连发枪6000余支、57毫米口径的速射炮12门 。武卫左军拥有毛瑟和曼利夏连发枪1万多支、75毫米口径和57毫米口径的火炮12-16门 。武卫中军因荣禄主张而用国产毛瑟枪,没有装备火炮 。
武卫军装备的火炮按作战用途,可分为步兵野战炮、炮兵野战炮和野战重炮、攻守城炮、山炮等类型,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陆军火炮装备系统 。
武卫军是同治初年后陆军编制装备结构多次变革的结果,也是我国陆军在19世纪末所达到的近代化水平的标志 。清廷为它的建成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许多将领为之作出了贡献 。这支军队本应在抗击外敌入侵中发挥较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清王朝已经腐败垂危,有些将领恶习不改,所以这支拥有6万人左右和装备各种先进枪炮的军队战斗力,并没有在战争中充分发挥出来 。
只有聂士成统率的武卫前军,在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战争中,担负了主要的作战任务,在保卫天津之战中尽了守土保国之责 。聂士成殉职后,部队损失很大,武卫前军建制被拆散 。武卫后军、中军也溃不成军 。武卫左军余部由马玉昆接管,唯有袁世凯统率的武卫右军,借清廷调动混乱之机,迟迟不开赴前线,没有同八国联军作战,不仅部队免于受损,而且趁机扩编,改善装备,逐渐发展为清廷所倚重的一支军队 。
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廷再次改革军制,淘汰绿营,在京设立练兵处,并计划在全国统一编练新式陆军,简称“新军” 。但是由于财力、人力有限,以及各省督抚害怕练成新军后被朝廷收回,所以纷纷要求放宽编练期限,直到清王朝灭亡,清廷在全国编练36镇的计划也没能实现,只有北洋六镇、湖北二镇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