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狂言圣诞节前结束战争,彭德怀继续使用骄兵之计,诱使麦克阿瑟上钩

麦克阿瑟狂言:圣诞节前结束战争 。彭德怀继续使用骄兵之计,诱使麦克阿瑟上钩 。
@说说历史那点事
【麦克阿瑟狂言圣诞节前结束战争,彭德怀继续使用骄兵之计,诱使麦克阿瑟上钩】1950年11月13日,大榆洞、志愿军总部 。
彭德怀召集了他手下的主要策划人员,正在召开下一次战役的作战会议 。
参加会议的有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解方等人 。
参谋长解方正在作战场局势的报告 。
彭德怀双眉紧锁,开始在屋内踱步 。
作为战场最高指挥官,他深知战略与战术指挥的艰难之处 。是呵,总的打法已确定下来了,那就是诱敌深入,但要做到这一点又是谈何容易 。
敌人就是敌人,敌人也并非就是愚蠢的 。
你制定了战术打法,他却未必照你的思路去走 。
战场上唯一的规律就是战争的规律 。
而且,诱敌深入的仗也并非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好打 。
先谈这个“诱”字,“诱”就是引诱,就是诱使你的对手作出错误的、与实际情况相反,与你的战略意图相反的判断 。
战场上的“诱”不是靠言语,而是要靠非常具体的一个个的战斗来体现 。
首先,你要让敌人产生错觉,以为对手的力量弱小,以为对手已经畏惧战斗,使敌人放胆来追;其次,这个“诱”又不能弄巧成拙 。
过于明显的示弱会使敌人警觉而放弃追击,使你的计划落空,过于顽强的抵抗又会暴露你的实力,使敌人确信你仍有战斗的能力 。
你仍有战斗能力而不战,则摆明是计谋,谁会上你的当?
再者,在诱敌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撤退的环节,注重各部队之间的整体配合 。
这在当前的战场上尤其重要 。
敌人是机械化部队,其装备与战斗的其它条件均优于我军 。如果在诱敌的过程中不能保证整体的协同配合,反被敌人快速挺进,则会使伏击的部队变成被敌人攻击的部队,反而弄巧成拙,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所以,必须看到,这样的战术亦有其冒险性 。
再谈这个“深”字,让敌人深入当然不是无限度的,而是要预先选好伏击区域,同时又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让敌人进入这一区域,否则这样的计划也不可能成功 。
目前的形势正是如此,由于有了初战的教训,整个战线的敌军仿佛学乖了似的,一个个小心翼翼,这不能不令人焦虑 。
对于一支后勤供应没有保障的部队而言,时间就是消耗其战斗力的有力武器 。
“那你们看怎么办呢?”彭德怀向众人问道 。
解方说:“看来还得进一步迷惑、骄纵敌人,引诱他们放胆前进 。”
洪学智说:“我看要使敌人放弃疑虑,我军最好连小规模的阻击、反击也放弃,大步后撤 。”
彭德怀沉吟了片刻,然后说:“我同意这个意见 。命令各军,不要再向进攻之敌进行反袭击,主动后撤,再大步向后撤十几公里 。不过,撤退的时机和方式一定要掌握好,一定不要让敌人发现我们的意图,看出我们是引诱他们钻口袋,给敌人一种错觉,以为我们打不赢他们,是撤退了,他们才好放心进至我预定地区 。”
这一着立生效用 。
联合国军队随即尾随我军而来,并在各方面对志愿军作出了错误判断 。
到11月21日,西线敌人已进至其“攻击开始线”,准备展开麦克阿瑟那令人鼓舞的“圣诞节攻势” 。
到敌人发起进攻时,志愿军以逸待劳,已作好了一切准备 。这是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战争,以麦克阿瑟、沃克、阿尔蒙德等人的资历,竟然几乎完全被以彭德怀为首的志愿军将领所左右,步步都落入我军的算计之中,这不能不让人佩服彭德怀等人指挥艺术的高超 。
也就是说,彭德怀等人的战斗智慧高过麦克阿瑟等人的战斗智慧,惟其如此,才会出现这种局面 。

麦克阿瑟狂言圣诞节前结束战争,彭德怀继续使用骄兵之计,诱使麦克阿瑟上钩

文章插图
麦克阿瑟狂言圣诞节前结束战争,彭德怀继续使用骄兵之计,诱使麦克阿瑟上钩

文章插图
麦克阿瑟狂言圣诞节前结束战争,彭德怀继续使用骄兵之计,诱使麦克阿瑟上钩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