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万户捣衣声( 二 )


后来“捶衣”一词逐渐指拍打、洗涤 , 所以在古代的描述中 , 也可能指洗衣服 。比如“明月东出 , 大雁南飞 , 谁夜捶衣”“玉帘卷不起来 , 刮砧刷背” 。据北魏郦道元《水镜朱桢水一》记载 , 在我的家乡荆州秭归县 , 古代就有屈原的住宅 , 也有梳妆石 。
每当我读到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时 , 我就会想起我在家乡的童年 。炎炎夏日的夜晚 , 月光洒在池塘上 , 劳作了一天的女人们 , 提着大锅小锅 , 到池塘边清洗衣物 , 用木棍反复敲打 , 有的甚至唱起了家乡的曲调 。那时候家家都很穷 , 肥皂粉也不普及 。把榨油后的废料做成的肥皂抹在衣服上 , 慢慢拍打 , 然后清洗 。池塘边所有的大石头都被磨光了 。在我的印象中 , 有一块两米见方的大青石 , 是街上留下的石头 。距今已有数百年 , 据说陈友谅曾在此歇息饮马 。还有一些小石头也可以用 。大家拿着家里的小木凳子 , 在河边一件一件地拍打着衣服 。是特别的“秋声” , 是美妙的夜景 。
现在回老家 , 看不到这样的场景 , 也找不到当年的池塘了 。想想挺可惜的 。
然而几年前 , 我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工作的时候 , 早上起来散步 , 突然看到学校东边的一条河边有人在石板上捶衣服 。我非常惊讶 。在洗衣机和电视已经很普及的年代 , 为什么还会有人去河边苦捣衣服?我上前一看 , 只见一个女人一下子把床单铺在水面上 , 又快又轻地捡起来 , 搓成麻花 , 反复在石板上锤几下 , 再扔在水面上 , 来回铺几下 , 和我们小时候的记忆是那么的相似 。我不禁要问 , 你为什么不用家里的洗衣机呢?她说她家的自来水太硬 , 怕洗不干净 , 不像河里的水很软 。再说他们是外来务工人员 , 苏州生活太贵 , 能省一点水就省一点水 。我站在旁边 , 看着她把衣服捣烂 , 放进两个大锅里 , 拿着扁担走开 。我还在想她刚才说的话 。洗衣服走这么远的路只是为了省点水和钱 。农民工的生活真的很不容易 。
一年后 , 再次去苏州 , 发现再也没有穿衣打扮了 。我问了身边的当地人 。他们说 , 穿衣会污染水源和河水 ,  正在推进“五水共治”和环境保护 , 禁止在河边游泳和洗衣服 。似乎古老的生活方式已经和我们彻底告别了 。但是 , 小时候万把洗脸盆在敲打的场景还在我脑海里 , 不可磨灭 , 不可磨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