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民国的中秋节,乞丐靠送“木鸭子”赚钱,送出的东西最后都哪去了

在中秋节 , 一些乞丐们曾靠“送鸭子”的方式赚钱 , 可凡是接过鸭子的顾客 , 几乎都会将鸭子返还给对方 。 至于其中的道理究竟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 , 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爱历史】民国的中秋节,乞丐靠送“木鸭子”赚钱,送出的东西最后都哪去了
文章图片
(本文所有图片 , 全部来自网络 , 感谢原作者 , 如侵犯您的权利 , 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 图片与内容无关 , 请勿对号入座)
乞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 它是社会处于一定时期的畸形产物 , 是贫富分化严重的重要表象 。 一般来说 , 乞丐群体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 故此经常会遭受别人的白眼 , 尤其是他们好逸恶劳的行为 , 更是令不少人反感 。
【爱历史】民国的中秋节,乞丐靠送“木鸭子”赚钱,送出的东西最后都哪去了
文章图片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 , 乞丐们的乞讨方式都十分的“简单粗暴” , 在看到路人之后 , 他们都会伸出一双手 , 直接说一些奉承之语进行讨要 , 甚至为了加大讨钱的成功率 , 居然还会毫无底线的直接称对方为“爷爷奶奶” 。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 , 路人们都会嫌弃的走开 , 毕竟谁都不想施舍一位有手有脚却不思进取的行尸走肉 。 其实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 , 即使是沿街乞讨 , 恐怕也需要展现出自己的可怜之处 , 引起路人的同情之心 。
【爱历史】民国的中秋节,乞丐靠送“木鸭子”赚钱,送出的东西最后都哪去了
文章图片
钓鱼需要用鱼饵 , 行乞也需要使用一些“诱饵” , 而一些脑筋灵活的乞丐们 , 已经想出来一种超级实用的乞讨方法 , 他们选择“以物换钱”的方式 , 将行乞行为巧妙的包装为商业买卖 。 一些乞丐们在端午节来临之时 , 都会挨家挨户地送粽子 , 可乞丐们并不会包粽子 , 而是以竹叶包裹三角木头块的粽子模型以假乱真 。 施舍者看到假粽子后 , 基本上都不会与一个乞丐计较 , 反倒是笑呵呵地将粽子还给对方 , 以此表现自己的慷慨大方 。 乞丐们更是乐此不疲 , 此举既让自己讨到了饭食 , 而且还为施舍者带来“福利” , 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
【爱历史】民国的中秋节,乞丐靠送“木鸭子”赚钱,送出的东西最后都哪去了
文章图片
既然端午节可以送出假粽子 , 那么中秋节自然也会出现“假月饼” 。 “假月饼”的外形几乎与真月饼无异 , 只是它的原料是木块 , 是由一件整木雕刻而成的 。 施舍者将月饼接过之后 , 自然要把玩一番 , 之后会感叹乞丐们的用心良苦 , 还会掏出三五铜钱 , 为乞丐的下一顿饭食买单 。
【爱历史】民国的中秋节,乞丐靠送“木鸭子”赚钱,送出的东西最后都哪去了
文章图片
不过您可能并不知道 , 其实乞丐们乞讨的“终极大招”并非是做“假月饼” , 而是制作“假烤鸭” 。 烤鸭也能做假?没错 , 并且乞丐们亲手制作的假烤鸭还能以假乱真 , 让施舍者们大呼上当 。 在中秋节时 , 乞丐们会找来一些篾条和纸张 , 将篾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为骨架 , 并利用胶水将其固定 。 在此之后 , 乞丐们便使用硬纸壳制成的塑胚套在骨架之上 , 再于外部糊上数层纸张 , 纸张多以桑皮纸为主 。
一切工作完毕之后 , 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在桑皮纸上涂抹一些颜色 。 一般来说 , 若是想要桑皮纸张上显现出鸭皮的颜色 , 最好的方法就是涂抹动物油 , 可动物油的价格实在太高 , 故此乞丐们往往会以较为便宜的香油代替 。 如此一来 , 鸭子便可以形、色、味兼具 , 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 从远处观瞧 , 完全看不出任何的端倪 。
【爱历史】民国的中秋节,乞丐靠送“木鸭子”赚钱,送出的东西最后都哪去了
文章图片
凡是有携带“烤鸭”登门的乞丐 , 主人家往往都不会将其赶走 , 甚至还会将其手中的鸭子接过来细细把玩一番 , 称赞乞丐的手艺之后 , 从衣襟中掏出一些铜钱将其打发走 , 算是观赏“烤鸭”的看票钱 。 当然 , 几乎没有人会不知趣的将乞丐手中烤鸭据为己有 , 毕竟糊一只烤鸭所消耗的成本也不小 , 突然断了乞丐的财路 , 实在是有些不道德 。 不过话说回来 , 即使真有人恬不知耻的将烤鸭留下 , 乞丐们也不会索要 , 毕竟假烤鸭的成本只是时间成本 , 其本身价值要远远小于一只真烤鸭 。
乞丐群体的出现 ,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状况 。 乞丐过节送东西的习俗 , 只是存在于古代时期 , 在今天的社会中早已经销声匿迹 , 毕竟现代社会的文明程度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 , 每个人都能靠自己的能力过上幸福的生活 , 乞丐群体也就自然而言的消失了 。
参考资料:《中国丐帮》雷方著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