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台的结构 襄阳烽火台

襄阳烽火台(烽火台的结构)一览天下2019-12-29 18:53
襄阳市
2019-12-06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襄阳市,后褚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城市概况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是湖北省副中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三大文化之乡 。襄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被中国古代文物专家称为“人类文明进程的象征,中国历史发展的瑰宝” 。在《国务院关于批转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文化部关于提请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的报告的通知》中,对襄阳是这样描述的:“周属范国,战国时为楚国重要城市,三国为郡,后世多为州、郡、府治 。襄阳城墙始建于汉代,从唐代到清代多次修缮 。现在基本完好 。樊城有两座城门和一些城墙 。古迹有邓城、鹿门寺、女儿城、隆中诸葛亮故居、多宝塔、绿影墙、米公庙、杜甫墓等 。
汉门附近的襄阳城墙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汉门附近的襄阳城墙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第二,城市的历史演变
襄阳,地处华中南北过渡带,古代就有人类活动 。在今天的襄阳城,先后建立了三座城:古邓国的都城邓城,在楚国北晋徐基础上形成的襄阳城,汉末出现的樊城 。
(1)邓城:邓国是一个有一定经济文化水平的古国,春秋以前位于汉水以北、南阳盆地以南,直至西周(或更早),距今已有3100年左右 。邓城作为邓国的首都,曾是政治经济中心 。后来被楚灭了 。邓城逐渐被汉水樊城取代,现为邓城遗址 。邓城遗址位于樊城以北6公里的高新区团山镇邓城村 。现存的土城墙略呈长方形 。四面都有城门,护城河宽约40米 。城东南有一座高约8米的土台,俗称烽火台,又称阅兵场 。
(2)襄阳古城:楚国北部的许进,是楚国为挺进中原所做的外交和军事准备 。清朝时期,襄阳城墙多次改建扩建,修复城楼,修筑敌堡、兵营,加固城墙,疏浚护城河,清理岸界 。城墙高十二里,高八点五米,城基宽六至十二米,城外护城河宽约一百米,是名副其实的“铁做的襄阳” 。上世纪80年代,襄阳市 对襄阳城墙进行了修缮,在南门两侧加建了城墙,并修复了汉江以北的小北门城楼、东南角的钟铉和一桥以东的长门,从而形成了今天看到的襄阳城墙 。
【烽火台的结构 襄阳烽火台】(3)樊城老城:汉江以南的樊城,历来是襄阳的外围据点 。随着邓城的逐渐衰落,樊城作为南北商贸往来的中转站,繁荣了多年 。该城沿汉江而建,呈东西带状,东西长约6英里,南北仅1.2英里 。总共有九个门 。今天樊城的城墙上只有鹿角门(凭祥门)、钟鼎门、内阁城遗址和米公庙 。
三 。历史文化价值和地方特色
1.古城景观很有特色 。
襄阳市位于汉江东北角,所谓的“仙山”就在其西南 。水在东北 。“城池依山傍水,又作为襄阳的封邑(藩篱、盾牌),襄阳与襄阳互为犄角,扼住水陆交通枢纽 。这种地形特征决定了襄阳不是大都市,而是城市,必须远离西南的大山,扼住东北的汉水之端 。以湍急的汉江为北城,在东南、西三面凿出宽阔的护城河作为排水和防御系统,辅以不很高大的设防城池,构成了著名的“方城”和“铁做的襄阳”,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军事防线 。
2.交通要道是天津,这里是南北交汇的地方 。
襄阳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枢纽,可谓经济繁荣 。明清以来,商业经济向汉江下游和长江南北蔓延 。当时,樊城在全国几十个地区都设有营业室,如山陕会馆、福州会馆等 。由于地理条件和南北文化交流,形成了当地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墙体厚重,结构轻盈 。
3.“南城北城”,协调发展
“程楠北市”是指襄阳和樊城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分工 。襄阳作为历代州、府、县治所在地,是政治统治中心和军事中心 。樊城是一个商贸发达的城市 。
4.九街十八巷,历史时间空
樊城历史上有九街十八巷 。有中山前街、中山后街、钟鼎街、劳动街(前沟街)、跑普街、瓷器街、陈老巷等 。樊城古城的街道骨架基本保存完好 。
5.有许多类型的景点和历史遗迹 。
襄阳虽历经朝代更替,屡战屡败,但仍保存着丰富的文物 。襄阳市共公布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82处 。标志着襄阳城起点的古邓城遗址,有作为军事重镇的襄城城墙和护城河,文人墨客居住的米公庙和池,反映商业活动的福州会馆、黄州会馆和鄯善会馆,以及大量的三国遗址和纪念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