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桢曼璐的一生,是被原生家庭坑害的一生。她们是顾家的女儿。因为顾家,所以不顾自己。家庭没有为她们提供合格的养育之恩,却毁掉了她们的后半生。
文章插图
顾爹英年早逝,大女儿曼璐肩负起养家的重任。曼璐后来嫁人,毁掉了曼桢的幸福。这里面最具杀伤力的是生娃。祝鸿才是直男癌,有个女儿叫招娣,做梦都想要个儿子,不能生的曼璐招他厌烦。
文章插图
对此,顾太太说,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你要是有个儿子就好了!这要是从前就好办了,太太做主给老爷弄个人,借别人的肚子养个孩子。这话我知道你又听不进。曼桢对这个建议是认同的,“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这成为她拉曼桢下水的导火线。顾太太运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扮演曼璐的精神导师。她嫁给一个吃不饱饿不死的小白领,日子过得紧巴巴,顾太太依旧会不停生娃刷存在感。
文章插图
《半生缘》中有妙笔,曼桢曼璐都是女儿,两姐妹后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这个兄弟姐妹组合,代表顾家不生男娃不回头的坚定信念。张爱玲给了顾家五个孩子,这笔账却是糊涂账。简单讲,曼桢曼璐的年龄是有漏洞的。原著中提到,顾爹去世,曼璐辍学养家,那一年她“中学还没有毕业”,还退掉了与张豫瑾的婚约。曼璐与张豫瑾在16岁时订婚。可以推测出,曼璐退婚的年龄应该是17岁左右。而曼桢也交代过,顾爹去世那年,曼桢14岁。多年以后,张豫瑾以年过30岁未曾结婚的高龄来上海出差。他与曼璐是同一年出生,曼璐比他大两个月。这也可以证明,曼璐也是30岁+。
文章插图
有意思的来了,如果保守估计曼璐30岁,那么曼桢也有27岁了。这个年龄有多可怕,张爱玲在写翠芝时就已经提到了。叔惠第一次见到翠芝,书中写到,“看上去年纪倒大了几岁,足有二十来岁了”。当时翠芝的势利眼老妈,担心翠芝年老色衰,最终答应闺女嫁给她瞧不上的世钧。
文章插图
这也可以看出,年龄对女性婚姻的重要影响(此处只针对民国)。为了让妹妹早早嫁人,曼璐迅速把自己嫁掉。这是曼璐的善意。假如说,张爱玲在曼桢曼璐的年龄没大毛病,但对她们弟弟妹妹的出现就不再合乎情理。
文章插图
前面也分析到,曼璐在30岁以后嫁给祝鸿才,她的父亲去世至少有14年了。曼璐后面有即将奔三的曼桢,有十四五岁的伟民,有年龄最小的杰民,七八岁。除了他们,还有一个存在感极低的妹妹。《半生缘》的漏洞来了,曼桢父亲去世后,伟民可以出生,杰民和妹妹是不可能出生的。毕竟他们不是哪吒,不走寻常路,一孕有三年。张爱玲给顾家生了太多孩子,因为年龄原因,成为小说的漏洞。顾爹是个致富能力欠缺的小职员,生那么多孩子,极有可能因为对自身驭夫术极为自信的顾太太。她要生男娃,所以有了两个女儿后,依旧敢于生第三个孩子——杰民。按照正常逻辑看,杰民他们的存在是可疑的。杰民和三姐的存在,曼桢曼璐的养家压力才会更大。事实上,曼桢为了抚养弟弟妹妹,不惜推迟世钧的求婚。张爱玲正视了原生家庭的困境,却没能解决这个困境。
文章插图
或许有人说,张爱玲是小说家,只负责讲好故事,对数字不敏感,不应该拿曼桢弟弟妹妹的年龄质疑小说的合理性。我也曾这样安慰过自己。看过《十八春》后,我意识到这是自欺欺人。在《十八春》中,曼桢世钧相识到相见,一前一后是曼桢世钧的十八年,张爱玲后来修改成14年,谐音一世,用来形容半生缘,讽刺意味更强。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18改成14,也可以看出张爱玲对数字是敏感的。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张爱玲在人物年龄上出现差错,就否定《半生缘》的艺术价值。这本小说是精心创作的佳作。从创作态度上看,张爱玲充满诚意。她在《半生缘》中也调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她曾被父亲软禁,像极了被祝鸿才的顾曼桢。
- 杜运燮|《西南联大现代诗钞》:一本书,一所名校,一个诗派
- 墨戏|这一曲《墨戏》,或许只有她能写出来
- 论文选|陆祖鹤书法论文选《书道之悟》出版
- 座谈会|《陈家镛传》北京首发 纪念中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诞辰百年
- 藏品|《只此青绿》推出行业首款数字藏品纪念票
- 叙述者|疼痛不是生活的全部
- 只此青绿|《只此青绿》推出行业首款数字藏品纪念票
- 新书掠影|读书 | 社会史
- 秋菊|青未了‖咏菊
- 伤疤|《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有坚强的人格,都源于生活的伤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