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乾隆皇帝死活都看不上张廷玉,为何还要准许他“配享太庙”呢?

雍正十三年八月廿三日 , 清世宗雍正帝在圆明园内驾崩 , 临终前留下遗诏传位于皇四子弘历 , 是为日后赫赫有名的乾隆皇帝 。 同时 , 他还任命鄂尔泰、张廷玉、允禄和允礼四人为顾命大臣 , 更准许张廷玉和鄂尔泰配享太庙 。 据《清史稿·列传七十五》记载:
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 , 抒诚供职 。 鄂尔泰志秉忠贞 , 才优经济 。 此二人者 , 朕可保其始终不渝 , 将来二臣着配享太庙 , 以昭恩礼 。
【爱历史】乾隆皇帝死活都看不上张廷玉,为何还要准许他“配享太庙”呢?
文章图片
在张廷玉之前 , 大清帝国还没有过汉臣配享太庙的先例 。 因此 , 当他得知先帝如此礼遇自己时 , 立即伏地痛哭并且发誓要肝脑涂地以报君恩 , 要竭尽全力辅保新帝 。
【爱历史】乾隆皇帝死活都看不上张廷玉,为何还要准许他“配享太庙”呢?
文章图片
【爱历史】乾隆皇帝死活都看不上张廷玉,为何还要准许他“配享太庙”呢?】所谓“太庙” , 其实就是皇帝的家庙 , 最早出现于夏朝 , 当时被称为“世室” 。 商朝时期被称为“重屋” , 周朝时期被称为“明堂” ,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才被称为“太庙” , 之后历朝历代都沿袭了这个称呼 。
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 以“忠孝”为主要特征的封建礼制逐渐深入人心 , 不断抬升了“太庙”的地位 。 饱读诗书的封建臣民 , 终其一生最高的殊荣莫过于“配享太庙” , 这是对于生平功绩的充分肯定 。
虽然是少数民族 , 但满族对于祖先的祭祀和供奉同样极为关注 。 在努尔哈赤崛起后 , 把几乎所有爱新觉罗氏的祖宗陵寝都重新迁建 , 形成了清永陵;到了皇太极当政时期 , 将父亲努尔哈赤与叶赫那拉氏、乌拉那拉氏合葬 , 形立了清福陵;到了顺治当政时期 , 将父亲皇太极和博尔济吉特氏合葬 , 形成了清昭陵 。 以上的三处陵寝 , 被合称为“关外三陵” 。
【爱历史】乾隆皇帝死活都看不上张廷玉,为何还要准许他“配享太庙”呢?
文章图片
1644年入关统治中原后 , 爱新觉罗皇室分别又建成了两处大型的皇家陵墓 , 分别是清东陵和清西陵 。 与此同时 , 满人还将自己祖先的牌位都集中于太庙之内 , 享受后世之君和普天之下的供奉 。
因此 , 能被放入太庙接受叩拜的封建臣子实在是少之又少 。 在大清帝国存续的276年间 , 被赐予“配享太庙”的臣子只有区区的26人 。 其中 , 满族占据了23人 , 蒙古族占据了2人 , 而汉族只占据了1人 , 他就是张廷玉 。
【爱历史】乾隆皇帝死活都看不上张廷玉,为何还要准许他“配享太庙”呢?
文章图片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5月19日) , 字衡臣 , 号砚斋 , 谥号“文和” , 安徽省桐城人 。 作为经历康、雍、乾的三朝老臣 , 他不仅是《明史》的总编纂官 , 而且还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和首席军机大臣 , 成为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 。
张廷玉出生于官宦人家 , 父亲张英是康熙六年的进士和幼帝玄烨的侍读学士 。 康熙亲政后 , 他开始平步青云 , 历任礼部侍郎、工部尚书和礼部尚书等六部要职 , 最后官至文华殿大学士 。
童年时期 , 张廷玉专心在老家安徽桐城闭门攻读 , 并且还在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下迎娶了妻子姚氏 。 到了25岁时 , 他一步步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了举人 , 丝毫没有辱没家族的门楣 。
不过 , 就在张廷玉摩拳擦掌准备第二年的会试时 , 康熙皇帝却任命父亲张英出任会试的总裁官 。 按照朝廷的规定 , 考官的直系亲属必须主动回避 , 他不得不放弃了这次科考的机会 。
继续苦读三年后 , 张廷玉终于在会试中得中 , 但是成绩却并不突出 , 仅仅位列三甲的第152名 , 被赐“同进士出身” 。 而就在一年前 , 他的父亲张英已经官拜文华殿大学士 。
按照张廷玉的这个成绩 , 基本上没有留京的希望 , 最多只能是从基层官员做起 。 但是 , 由于他出身相门 , 破格被留在了翰林院任职 , 也实现了父子二人同朝为官的佳话 。
【爱历史】乾隆皇帝死活都看不上张廷玉,为何还要准许他“配享太庙”呢?
文章图片
当时 , 虽然正处于“康熙盛世” , 但国家隐藏的忧患已经渐渐显现 。 尤其是 , 众多皇子们已经成人 , 各自都聚集了或大或小的势力 , 相互结党的趋势初现端倪 , 虎视眈眈地盯着那把龙椅 。
【爱历史】乾隆皇帝死活都看不上张廷玉,为何还要准许他“配享太庙”呢?
文章图片
久居中枢的张英已经发觉到异常 , 更是成为了各方都在积极拉拢的对象 , 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 深谙进退之道的他 , 为了不使自己牵涉其中 , 也为了留下不贪恋权位的美名 , 竟在刚过花甲之年就以“身体不济”为由告老还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