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满族人对三国演义的痴迷程度,可以说超过汉人

【清朝满族人对三国演义的痴迷程度,可以说超过汉人】清朝满族人对《三国演义》的痴迷程度,可以说超过汉人 。
满清宫廷里演得最多的,也是三国戏 。
如果不是清朝时的大力推崇,可能《三国演义》未必有今天的影响力 。
清朝满族从皇帝到官员,大都是三国迷 。
有些满族官员还喜欢以三国人物自比,比如雍正的舅舅隆科多,雍正上位,他是拥立的头号功臣 。
有时候他酒喝多了就有点飘,总喜欢自比辅佐后主的诸葛亮,觉得自己智计无双 。
话传到雍正那儿,雍正当然不高兴了,你是诸葛亮,我成啥了?扶不起的阿斗?
那行啊,看我让你怎么倒地不起 。于是隆科多就被圈禁至死 。
到了晚清,三国故事,在满人当中,依然有很大魅力 。
端方是号称晚清最聪明,也最开明的三个满族大臣之一,支持过戊戌变法 。
他的一个业余爱好是喜欢收集各种古董 。古董这玩意,是有钱人才能搞的,刚好他不缺钱 。
端方1911年在四川镇压保路运动时,被起义新军给杀了 。
树倒猢狲散,他的家产很快被瓜分,那些古董也就不知所终了 。
在那些散落的古董当中,有一件宝贝,是端方的最爱 。
那是一个石头做的井口,据卖家说,这个井口大有来头,是当年长坂坡上,刘备的二位夫人之一的糜夫人跳井的那口井的井口 。
这玩意是怎么被找出来的,没人知道,但是当时古董卖家煞有介事的描述,一下子把端方给镇住了 。
作为三国迷,他对《三国演义》当中赵子龙护幼主,糜夫人跳井的情节太熟悉不过了 。
端方端大人看井口上被人刻了纪念糜夫人跳井的字,当场就相信它是真的,感觉自己即刻和三国人物产生了微妙的联系 。
按照端方的想法:当年赵子龙原本是要让糜夫人上马,他保护幼主和夫人走的,但是在曹操的百万大军当中,步行怎么可能逃得脱?
如果糜夫人不跳井,就会成为赵云的拖累,幼主阿斗就活不了,赵子龙护幼主失败,估计也无心突围,很可能死于乱军之中 。
那么阿斗活不了,赵子龙也挂了,诸葛亮也就“寂寞开无主”无后主可辅佐,后面的故事线,就断了 。
所以,他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蜀汉的成败,关键在于糜夫人深明大义的跳井自尽 。
那么,想要跳井,怎么的都得先有一口井,所以,他收的这口井,就成了左右历史走向的关键 。
端方越想越觉得这逻辑非常地自洽,自然而然地便对这井口宝贝得不得了 。
可是,大家都知道,在《三国演义》当中,有太多是导演罗贯中编造的情节 。
长坂坡赵云救幼主的故事,可能也是罗导添油加醋的结果,未必真的有那么传奇的情节 。
当年刘备从新野撤走的时候,赵云的确是负责保护其家眷来着,但根本没有小说讲的那么凶险 。
单枪匹马带着一个婴儿,从百万军中骑马逃出,未免把赵云拔得太高了 。
事实上,按照《三国志》记载,后主刘禅当年在长坂坡受困,的确是赵云带出来的,但是跟他的亲妈甘夫人在一起,就没糜夫人什么事 。
而糜夫人在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征讨刘备时,被俘虏了,后面是生是死史书上也没明说 。
既然糜夫人跳井这事,原本就是杜撰出来的,那么所谓的井口,顶多是后人(最早也是明朝人)根据《三国演义》情节编造出来的假古董 。
或许是因为端方太迷三国故事了,所以甘心被骗 。
看来编故事卖古董这事,在清朝就有了传统 。
毕竟,有故事的古董才更值钱 。
所以,你会发现,如今那些通过古董做局诈骗的团伙,都特别擅长编故事 。

清朝满族人对三国演义的痴迷程度,可以说超过汉人

文章插图
清朝满族人对三国演义的痴迷程度,可以说超过汉人

文章插图
清朝满族人对三国演义的痴迷程度,可以说超过汉人

文章插图
清朝满族人对三国演义的痴迷程度,可以说超过汉人

文章插图
清朝满族人对三国演义的痴迷程度,可以说超过汉人

文章插图
清朝满族人对三国演义的痴迷程度,可以说超过汉人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