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了23年学费,687亿美元吞下暴雪,微软转职变身游戏巨无霸

交了23年学费 , 687亿美元吞下暴雪 , 微软“转职”变身游戏“巨无霸”
【交了23年学费,687亿美元吞下暴雪,微软转职变身游戏巨无霸】微软豪横!687亿美元(4365亿元人民币 , 超一年净利润)收购暴雪 , 成为2022年开年第一大收购 。使其一跃成为仅次于腾讯、索尼的世界第三大游戏公司 。
看点有4个:
1、为什么买买买?
暴雪玩家们都熟悉 , 早有名号“暴雪出品 , 必为精品” , 虽然最近几年 , 名声滑落 , 但几十年游戏积淀还在 ,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魔兽》、《暗黑破坏神》、《星际争霸》、《守望先锋》等仍是大把吸金 。
而微软23年前进入游戏行业 , 《帝国》系列开道 , Xbox强行铺货 , 哪怕高光游戏只有《光晕》等少数几款 , 但就是“钞能力”突出 , 20年没少在游戏行业里“撒币” 。
Xbox不能超越索尼PS又怎样?照样把世嘉打得退出主机市场 , 游戏老牌任天堂也不敢小看它 。
缺乏高光游戏就买买买 , 买了40多个游戏工作室 , 现在活着的只剩20多个 , 又怎样?不还有Mojang(《我的世界》开发者)、Bungie(《光晕》开发者) 。
哪怕遇到2009年金融危机那样的难题 , 外界一直说微软要关闭游戏部门这样的“赔钱货” , 微软都不为所动 。
即便至今亏了几百亿美元(业内估算) , 它也绝不动摇做游戏的决心 , 继续无止尽地收购、无止尽地砸钱 。真不是谷歌、亚马逊那样玩票的性质 , 浅尝则止 。
现在拿下暴雪 , 微软已经囊括战略、射击等所有的游戏类型 , 游戏工作室上升到40个 , 同时市场规模暴涨 , 它已经是妥妥的游戏巨无霸 。
2、微软不止要工作的元宇宙 , 还要游戏的元宇宙 。
今年元宇宙大火 , Facebook(Meta)要做 , 微软也要做 , 之前后者就不断鼓吹在远程协同工作过程中 , 借VR眼镜实现工作元宇宙 。
但最近Facebook开打人才战 , 猛挖微软做虚拟技术的人才 , 元宇宙入口VR眼镜方面 , 前者市场占有率升到70%以上 , 甚至遭遇垄断调查 。这时 , 微软再不努力 , 就要彻底掉队了 。
但内容方面Facebook很单薄 , 社交模式元宇宙做起来需要大量新的积累 , 而游戏这类大IP、大内容 , 更容易在元宇宙概念下笼络粉丝 , 形成积聚效应 , 更快跑出规模 , 加快元宇宙的原始积累、发展步伐 。?
这时生硬的社交模式、工作协同模式难以比拟的 。
3、有趣的“无间道”
2020年 , 微软工作20年的xbox公司副总裁Mike Ybarra离职后加入暴雪 , 如今微软687亿收购暴雪 。
之前 , 2010年微软高管斯蒂芬.埃洛普加入诺基亚 , 担任执行总裁及CEO 。3年后微软71.7亿收购诺基亚手机部门 , 埃洛普转身成微软移动负责人 。
这一定是充满巧合的“无间道” , 微软热衷收购前高管所在的业界巨擎 , 有个微软的大拿做老板 , 它一定很香 。
4、暴雪是“阿斗”吗?微软能不能扶起它?
几年前 , 我采访过暴雪的创始人CEO麦克.莫汉 , 当时移动互联网大潮呼啸而来 , 但老麦的回答 , 让我觉得暴雪实在保守 。
事实也证明暴雪的确保守了 , 在移动化大潮中并未抢占到好位置 , 3A大作模式不可持续 , 游戏收费模式老套……
业内对它的看法也不像多年前 , 一致叫好 。大家普遍对暴雪新作不力 , 吃老本不断的状况 , 审美疲劳 。但暴雪依然我行我素 。
这次收购 , 微软暂时没动暴雪管理层 , 但微软游戏负责人Phil Spencer未来以什么模式考核暴雪 , 暴雪的运营模式能否改进?新老思路的冲突是怎样?微软对它是要敲骨吸髓榨干后抛弃 , 还是像对待“盟友”公司那样 , 任其自由发展?
诸多问题 , 还有待解答 。
总之 , 一句话 , 23年了 , 在游戏上 , 微软是吃够了苦 , 踩够了坑 , 依然满满“钞能力” , 2009年的金融危机 , 没让它停下 , 2015-2018年的游戏战略动荡 , 没让它停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