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谁睡就和谁亲?错过年龄“黄金期”,妈妈多努力可能也没用

大家好 , 我是布谷妈~
我一儿时伙伴 , 活得比较潇洒 。 结婚生娃后 , 她把老公儿子扔在家 , 自己像只燕子般飞来飞去 。 一会在这个城市上班 , 一会又去那个城市跑业务 。
但她老公一个大男人 , 自己还要工作 , 哪有那时间和精力照顾娃?于是 , 孩子在几个月大的时候 , 顺理成章被丢给了乡下的外婆 。
有一次我遇见了这位外婆 , 闲聊时 , 发现儿时伙伴正好放假回家了 。 我问了一句 , 那孩子被妈妈接回去了吧 。
外婆笑了笑 , 说 , 是啊 , 白天在他爸妈那玩得好好的 , 但一到晚上 , 哭着喊着要找外婆 。 没办法 , 这不又送回来了 。
看着老人家的笑容 , 我知道 , 这头外婆笑得有多欣慰 , 那头妈妈心里就会有多失落 。
孩子是妈妈怀胎十月生下来的 , 可转头 , 他就不跟自己亲 。 哪位妈妈会不失落呢?
孩子跟谁睡就和谁亲?错过年龄“黄金期”,妈妈多努力可能也没用
文章图片
一:孩子跟谁睡就和谁亲?
心理学家马斯洛 , 将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 。 第一个层次 , 就是生存需求 。
每个人活在这个世上 , 都有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 比如食物、空气、水等 。 小婴儿也不例外 , 他饿了、渴了、难受了 , 都会通过哭来获得关注满足需求 。
在生存之后的第二需求 , 则是安全的需要 。
我们不仅要生存下去 , 还要安全地生存下去 。 如果周围总有一群饿得眼冒金星的狼 , 虎视眈眈地围着你转 , 时不时想要上来咬你一口 。 我相信 , 再好吃的食物也不香了 , 宁愿饿死也不要被吓死 。
每个人都有建立安全感的需要 , 而这种安全感 , 最早来源于婴儿时期的依恋关系 。
孩子跟谁睡就和谁亲?错过年龄“黄金期”,妈妈多努力可能也没用
文章图片
发展心理学 , 将婴儿的依恋发展 , 分为4个阶段:
孩子跟谁睡就和谁亲?错过年龄“黄金期”,妈妈多努力可能也没用】●第一阶段:无差别反应
小婴儿刚出生那个阶段(0-3个月) , 只要喂饱、伺候舒服就行了 , 至于晚上和谁睡?无所谓啦 , 我睡得舒服就行 , 旁边是爸爸还是妈妈 , 或是奶奶都没啥大问题 。
●第二阶段:有差别反应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相处(3-6个月) , 小婴儿会出现一定的选择偏好 。 对于妈妈 , 他反应得更积极热烈 , 家里其他比较熟的人次之 , 对陌生人少有反应 。
●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链接
在半岁以后 , 小婴儿基本认人了 , 他会对妈妈产生特殊的依恋情感 , 并且把妈妈作为自己的安全基地 。
处在陌生环境中时 , 如果妈妈在旁边陪着 , 那小婴儿会比较好奇地探索环境 。 因为妈妈给他提供了足够安全感 , 他可以放心大胆地玩 。
但如果妈妈把他一个人放在陌生的地方 , 他会非常恐惧 , 并且大声哭喊 , 想要呼唤妈妈 。
●第四阶段:互惠关系形成
到了2岁以后 , 孩子虽然会出现一定的分离焦虑 , 但他知道 , 妈妈也有自己的事情 , 会暂时离开一会 。
这时候 , 他将妈妈看成玩伴 。 允许她离开一会儿 , 因为她还会回来 , 并且相信妈妈爱着自己 。
孩子跟谁睡就和谁亲?错过年龄“黄金期”,妈妈多努力可能也没用
文章图片
看到这 , 你是不是有点小庆幸?看吧 , 孩子天生就是依赖妈妈的 , 不用太担心!
但我要告诉你 , 在这个依恋发展里 , 藏着一个小“心机” 。 那就是 , 当父母缺席的时候 , 孩子依恋的“妈妈” , 会被悄悄换成“奶奶”、“爷爷”或者“外婆”“外公” 。
没错 , 当孩子在发展安全感和依恋关系的时候 , 如果妈妈缺位 , 那么 , 他就会进行情感转移 , 将自己的依恋对象 , 转移到主要照看他的那个人身上 。
怀胎十月就会一辈子跟你亲?不好意思 , 咱俩不大熟 , 麻烦借过一下 , 我要找奶奶 。
孩子跟谁睡 , 其实并不是说“睡”这个动作 , 而是说他依恋的对象 。 一般来说 , 他更依恋谁 , 就更愿意和谁睡 , 也就是跟谁亲 。
孩子跟谁睡就和谁亲?错过年龄“黄金期”,妈妈多努力可能也没用
文章图片
二:孩子跟谁睡 , 会影响一生的性格?
侄女3-4岁的时候 , 姐姐打趣说 , 你看那娃 , 那表情、那神态、那动作、那性格 , 简直跟咱妈一样一样的 。
可不是 , 孩子是我妈一手带大的 , 她那样子 , 还真是跟我妈神似 。
那么孩子跟谁睡 , 真的会对性格有影响吗?
我还是那句话 , “睡觉”只是个动作 , 它不会像“乾坤大挪移”那般 , 将大人身上的气质、性格和思想 , 通过手掌对手掌 , 从一个人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