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为何说三晋联盟的解体,是地缘上的必然?

晋阳之战后 , 赵魏韩三家都经历了家主的更迭 , 魏桓子病逝 , 其孙魏斯继位 , 这就是鼎鼎大名的魏文侯 。 在他执政期间 , 经过长时间的谈判 , 终于跟赵、韩两国达成协议 , 三家约定互不侵犯 , 并联合起来向外扩张 , 史称三晋联盟 。
三晋联盟 , 是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军事同盟 , 他们占据要冲 , 国富军强 , 数十年时间里 , 四面出击 , 战无不克:向北进击匈奴 , 设立上郡;向西越过黄河 , 建筑少梁城;向东攻克平阴 , 打入齐长城 , 引发田氏代齐;向南侵占楚国的北部疆域 , 割据大梁等城;此外 , 灭中山、俘宋君 , 侵吞周王室与卫、郑的领地 , 一时之间 , 赵魏韩加起来甚至超过了晋文公时期的势力范围 。
【爱历史】为何说三晋联盟的解体,是地缘上的必然?
文章图片
如此强大的联盟 , 却没能持续多长时间 , 魏文侯逝去后 , 新即位的魏武侯锐意进取 , 裹挟韩赵二国继续向外扩张 , 魏国国势在此期间达到鼎盛 , 诚可谓战国初期第一霸主 , 但三晋之间的裂痕却日益扩大 , 到魏武侯后期 , 曾经的钢铁盟友已经开始频繁互捅刀子 , 其实这不光与魏武侯的性格有关 , 三晋之间的地缘恩怨才是最主要的因素 。
翻开战国初期的地图 , 我们会发现三晋的辖境堪称夸张 , 犬牙交错 , 根本不能连成一片:赵国情况最好 , 基本占据了晋国的北部 , 东邻燕齐 , 西部北部都是戎狄 , 自己的腹部却楔进去一个中山国 , 后者经常受燕、齐的撺掇给赵国捅刀子.
韩国占据晋中 , 但其东北部被赵三面围住 , 就像一个触角被人掐住 , 南面挨着楚国 , 东南部则是周王室和郑国 , 此外东西侧跟魏国有几百公里的接壤 , 还有一块飞地靠近宋国;魏国更夸张 , 两块差不多大的辖境分居韩国两侧 , 还有数不清的飞地散落在赵、韩境内 。
这样的地理环境 , 就决定了你无论如何做不到全力外扩 , 只要军队一出 , 指不定谁就背刺一发 , 就好像我们看如今的非洲地图 , 冈比亚在塞内加尔的腹部横着剌了一刀 , 怎么想都难受 。
【爱历史】为何说三晋联盟的解体,是地缘上的必然?
文章图片
【爱历史】为何说三晋联盟的解体,是地缘上的必然?】细细数来 , 赵有韩、魏、燕、齐、中山、楼烦、林胡七个邻国;韩有赵、魏、周、楚、郑、宋、卫七个邻国;魏则挨着赵、韩、秦、楚、齐、卫、郑、周八个国家 , 另外还要加上部分未立国的草原部落 , 是不是看着都头大了?
既然三家分晋是打过商量的 , 为什么不分成相对独立的三块呢 , 这样不仅能治好强迫症 , 更重要的是减少几个邻国 , 尽可能降低多线作战的可能性 。 这其实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 赵魏韩都是晋国的六卿之一 , 他们的领地本来都是晋君封赏的 , 自然这里一块那里一块 , 魏国尤其明显 , 而灭掉范、中行、智三家后 , 他们虽然都扩大了版图 , 却仍旧连不到一起 , 虽然在谈判中置换了一些地 , 但那都是新占的部分 , 自己祖先经营日久的城池 , 怎么会乖乖拿出来交换呢 。
晋阳之战后 , 作为最大战胜国 , 赵自然毫不客气地拿走了智家大部分领地 , 而魏韩则挑了距本来领地比较近的城池 , 再把晋国国君的地盘瓜分一番 , 最终形成了三家分晋的格局;但也正是由于分地酿成了隐患 , 导致三国国境犬牙交错 , 难以管理 。
三足虽能鼎立 , 但搅成一团后 , 再也达不到三角形的稳定性了 , 只要产生一道裂痕 , 就能最终演变成巨大的鸿沟 , 而这道裂痕很快就出现了 。
【爱历史】为何说三晋联盟的解体,是地缘上的必然?
文章图片
魏文侯在位时 , 魏国国力逐步超越了赵国 , 跃居三晋之首 , 但由于文侯本人宽厚的性格 , 三国之间相处还比较融洽 , 赵魏韩本身处于平等关系;但魏武侯年轻气盛 , 自恃国力强大 , 很快就转变了思维.
把赵韩二国视为新兵库和资源基地 , 把赵韩二君当成附庸或臣下 , 加上魏国在外扩中得利最多 , 三晋之间很快产生了嫌隙 。
【爱历史】为何说三晋联盟的解体,是地缘上的必然?
文章图片
魏武侯少年时代就从军出征中山 , 不到二十岁就当了一方之主 , 很难体会乃父坚忍为国的用心 , 面对赵韩的异动 , 不仅不予安抚 , 反而以武凌人 , 加上其余诸国的从中挑唆 , 三晋之间终于从默契无间到兵戎相见 , 到魏武侯去世时 , 魏国已然失去了牢固的后方 , 陷入多线作战的囧境 , 而失去了魏国强大国力的翼护 , 赵韩两国也沦为秦楚齐之间拉锯的战场 , 锐不可当的三晋联盟宣告彻底破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