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一文概述:准噶尔汗国时期的新疆与维吾尔人

古称西域的新疆 , 一直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拓展阅读:读书笔记:关于新疆 , 我们一定要提前了解的几个“历史常识”) 。
在元朝(东察合台汗国)和叶尔羌汗国时期 , 生活在新疆的各民族之间 , 有了更深层次的交流与融合 。 与此同时 , 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也逐渐形成 , 并相继实现了极具特色的“伊斯兰化”(拓展阅读:千里佛国的倒掉:西域地区的伊斯兰化 , 是纯属偶然吗?) 。
【历史故事】一文概述:准噶尔汗国时期的新疆与维吾尔人
文章图片
喀什老街经典维吾尔民居花式门窗
噶尔丹建立准噶尔汗国后 , 新疆被纳入其势力范围之内 。 在经历了一轮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后 , 最终奠定了新疆地区现代意义上的少数民族分布格局 。
那么问题来了 , 准噶尔汗国崛起的背景是什么?在准噶尔汗国统治时期 , 新疆维吾尔人的“生活水准”怎么样?我查阅了一些资料 , 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
1)卫拉特四部的形成
也先死后(1454) , 瓦剌势力日趋衰落(拓展阅读:一文概述:为了做蒙古大汗 , 也先动了哪些“小心思”?) 。 为避“蒙古本部”势力的锋芒 , 他们不得不“一路向西”迁移 。
进入15世纪70年代 , 他们最终在额尔齐斯河与鄂毕河中上游、叶尼塞河上游一带的天山北部安顿并繁衍生息下来 , 并与当地的突厥语族部落有了较为密切的交流与融合 。
【历史故事】一文概述:准噶尔汗国时期的新疆与维吾尔人
文章图片
也先(?—1455) , 第二十八代蒙古大汗
时光荏苒 , 到了明末清初 , 天山北部基本奠定了“卫拉特四部(即清朝文献中的“厄鲁特”)”的格局 。 其中:
【历史故事】一文概述:准噶尔汗国时期的新疆与维吾尔人
文章图片
进入17世纪 , 伴随着天山北部牧场的不断减缩 , 各部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 为了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 避免更深层次的武装冲突 , 一些部落选择主动外迁 。
大约在1628年前后 , 几乎整个土尔扈特部以及部分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的牧民 , 在土尔扈特首领和鄂尔勒克的率领下 , 离开故土 , 选择西迁 。
他们从伊犁河谷的草原出发 , 越过辽阔的哈萨克草原 , 渡过乌拉尔河 , 最终来到了伏尔加河下游地区 , 并将此地“据为己有” 。 以后的100多年里 , 他们一直过着安逸的生活 , 并与清政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拓展阅读:归途路漫漫 , 土尔扈特人的东归血泪史) 。
【历史故事】一文概述:准噶尔汗国时期的新疆与维吾尔人【历史故事】一文概述:准噶尔汗国时期的新疆与维吾尔人
文章图片
土尔扈特人使用的腰刀
与此同时 ,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主动向卫拉特四部求援的举动 , 极大推动了和硕特部向青藏地区迁徙的进程 。
综合《青海史》、《水晶鉴》以及俄国文献的记载 , 大约在1636年秋 , 在首领固始汗的率领下 , 以和硕特部为“基本盘”的卫拉特联军 , 从塔尔巴哈台出发 , 南下塔里木河 , 开启了征讨青藏的进程(拓展阅读:一文概述:什么是和硕特汗国) 。
【历史故事】一文概述:准噶尔汗国时期的新疆与维吾尔人
文章图片
固始汗(1582—1655) , 祖上世代及侄子鄂齐尔图汗都是卫拉特盟主
1637年 , 占据青海的绰克图台吉(外喀尔喀部首领)被卫拉特联军击败 , 固始汗有了留牧青海的念头 。 他以丰盛的酬劳慰问同行的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 , 甚至将女儿嫁给他 , 然后希望他率领准噶尔部和其他盟友 , 返回西北故地 。
面对势力如日中天的“老丈人” , 巴图尔珲台吉不得不唯命是从 , 和其他“盟友”班师回归故地 。 换言之 , 固始汗以“离开故土 , 不再返回西北”的代价 , 独吞了卫拉特联军的战果(拓展阅读:一文概述:和硕特汗国在西藏的雄起与崩盘)
【历史故事】一文概述:准噶尔汗国时期的新疆与维吾尔人
文章图片
连环画中的巴图尔珲台吉形象
2)准噶尔部的崛起
进入17世纪中叶 , 返回西北的准噶尔部 , 在巴图尔珲台吉的苦心经营下变得愈发强大 , 其领地囊括了额尔齐斯河中上游、叶尼塞河上游和伊犁河流域等广大地区 。
1671年 , 巴图尔珲台吉六子噶尔丹(1644—1697) , 在击败了一众政治对手后 , 成为了准噶尔部的最高首领 。 1678年冬 , 他在先后击败了杜尔伯特和辉特等部后 , 接受了达赖喇嘛授予的"噶尔丹博硕克图”(持教受命王)称号 。 至此 , “准噶尔部”升级为“准噶尔汗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