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菜八大楼的往事和特点

中国传统的四大菜系,鲁菜居首,也是解放前北京各饭庄主营的菜系,就说说以前北京的鲁菜馆和服务特色吧 。
北京的饮食原本是没有什么特色的,直到明朝都城移到北京时,因为鲁菜是当时离北京最近的菜系,以当年的交通情况,宫廷里的厨师和食材大部来自山东,因此鲁菜开始在北京流行开来 。
各地都有依托本地食材而形成的特有的菜品,但能形成菜系则需要有雄厚的资金来支持投入和研发 。四大菜系中另外三个菜系的产生均依托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当地经济的繁荣,淮阳菜依托的是徽商和盐商的兴起;粤菜依托当时广州的对外贸易和十三行的兴盛;川菜起源于军阀的割据;唯独鲁菜主要依托政治和儒家的影响力 。
鲁菜来源于两部分,孔府菜和胶东菜 。胶东菜的特色是肉类和海鲜,特别是早年间的海肠粉是味精没发明前提味的秘密武器 。而孔府菜的特点是吊汤和刀工,特别是每年的祭祀孔子的大典,对菜的形状、意境、颜色都有特别的要求 。


鲁菜八大楼的往事和特点

文章插图
再加上在北京流行后,又经过朝中各地来的高官及学者的指点或建议后,鲁菜就有了“官府菜”的印记,在工艺操作过程中对厨艺要求极高 。以至在圈中对学艺有“三年川菜,十年鲁菜”之称 。鲁菜的技术特点强调火候、刀工和吊汤,以前看一部国民党高官的回忆录,里面记载当时他们去京城新的鲁菜馆吃饭,到了后先让从后厨拿一碗高汤出来尝下,感觉味道好才坐下吃饭 。
进入清朝后,满族人每年有旱涝保收的份例,但按祖制不能从事经商活动或学手艺,只能从吃喝玩乐中找生活的乐趣,北京的餐饮服务业开始进入大发展时期 。但祖制规定满洲八旗不许经商,于是为掩人耳目,有钱的八旗子弟均暗中投资,主要雇用山东人为其经营 。当时北京的饭庄绝大部分为旗人出资,山东人出力 。
老北京的饭馆主要开在前门一带,而且有不同的档次 。
最高档次的叫“堂”:基本都是几进深的超大四合院 。大门可以进车,里面有大厅、跨所儿、小院子、单间,规模相当大 。既可以办宴会,又可以唱堂会,饭庄里不仅有桌椅,还有舞台和空场,很是气派 。但这里没有散座,不接受零点,需要时必须提前预约,最低消费标准也必须是整桌的 。有点类似于现在的高端私人会所 。


鲁菜八大楼的往事和特点

文章插图
最早的堂一般都在皇城周围,有八大堂之称,分别为金鱼胡同的福寿堂、东皇城根的隆丰堂、西单报子街的聚贤堂、东四钱粮胡同的聚寿堂、总布胡同的燕寿堂、地安门外大街的庆和堂、什刹海北岸的会贤堂、前门外打磨厂的福寿堂 。不过这些堂基本上解放前就都关门歇业了;现在北京翠微大厦后侧还有福寿堂这个字号,但只是用了这个名字而已 。


鲁菜八大楼的往事和特点

文章插图
比堂略小的叫楼,北京以前就有鲁菜八大楼,再次之的叫居或园,它们与堂的区别在于只办宴席,不办堂会 。
再次之的叫斋,一般代表主营一两种有特色的食物 。
再低一等就是馆和铺了 。这里已经谈不上什么菜系,就是卖菜卖饭,吃饱为主了 。其中“铺”一般只卖猪和羊两种肉类的菜,所以又叫二荤铺;此外铺是允许顾客来吃饭自己带菜来进行加工的,铺子挣一点加工费 。


鲁菜八大楼的往事和特点

文章插图
不过一般的山东人是不涉及铺和馆的生意的 。
下面说说老北京这八大楼的服务特色:
一般来说,在这类高档饭馆,都有一个堂头主事,类似于现在的大堂经理 。堂头的地位和收入一般仅次于大掌柜(总体负责,相当于CEO)和二掌柜(管帐,相当于CFO) 。
堂头负责重要客人的迎来送往,察言观色 。对新来的客人,几句话就要明白这客人是自己吃还是请客,是老饕还是新手,什么价位比较合适 。
事后要有超强的记忆力,一般来说吃过一次饭,就能记住大致姓名和爱好,以后每次再来,就能打上招呼,聊得起来,让客人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


鲁菜八大楼的往事和特点

文章插图
客人进店各楼都有固定的服务流程:
讲究客人进门坐下后,伙计便会端来刚沏好的茶,送块手巾板儿让客人擦擦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