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长江入海口 长江入海口在哪里

崇明东滩湿地 , 作为我国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之一 , 地处亚太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位置 , 各种过境迁徙的候鸟在崇明东滩停留、休憩和觅食 , 补充能量 , 恢复它们在长途飞行过程中所损失的体重……作为候鸟北迁的第一站和南归的最后一站 ,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然而20多年前 , 鸟儿的生命受到诸多威胁 。在上世纪80、90年代初 , 这些南来北往的迁徙水鸟在过境崇明时屡屡遭到捕杀贩卖 。为了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 , 为了鸟儿们能有一个安身立命的栖息地 ,  1998年11月16日 , 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 。

到长江入海口 长江入海口在哪里

文章插图
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图片均由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提供)
20年过去 , 如今的东滩已成为上海最重要的“城市之肾”,是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 。经过几代东滩人的拼搏和努力 , 如今的东滩 , 已然成为“鸟的天堂” , 鱼翔浅底 , 万鸟齐飞的景象重现 ,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鹤年年到访 , 东方白鹳也结群而归 , 回到东滩越冬的小天鹅数量更是成倍增长 , 各类珍稀水鸟齐聚东滩这个“鸟类天堂” 。
如此巨大的变化 , 与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守护神”们 , 艰难打下一场又一场生态“保卫战”密不可分 。
到长江入海口 长江入海口在哪里

文章插图
寒夜里滩涂上坚守 与偷猎分子斗智斗勇
“现在的防护措施更有力了 , 除了人防 , 还有技防 , 以前可不是这样 。”坐在巡护的皮卡上 , 一路看着东滩的风景 , 袁赛军向采访人员讲起了他的工作 。
袁赛军是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管护执法科副科长 , 在这里已经坚守了15年 。2003年 , 他从部队转业到这里的时候 , 保护区还没有几个工作人员 , “那时候也没有皮卡 , 出来巡查要么是骑自行车 , 要么就是泥滩里步行 , 现在想想 , 当时的环境确实是相当的艰苦 。”
到长江入海口 长江入海口在哪里

文章插图
东滩附近的不少农民世代以渔猎为生 , 自这片区域被划入自然保护区后 , 开始明令禁止捕鸟、捕捞海产品等行为 , 使得捕鸟人失去了赖以谋生的手段 , 一度引发激烈冲突 。当时的人们对保护区也没有明确的概念 , 不理解自然保护的重要性 。
“那时候 , 没有技防设施 , 没有监控 , 全靠人防 。”袁赛军忆起当年的经历 。崇明东滩吸引着大量越冬候鸟 , 每年冬季 , 偷猎者们都蠢蠢欲动 。冬天的夜晚 , 滩涂上寒风刺骨 , “我们在野外滩涂上 , 躲在芦苇丛中 , 守候着偷猎者 , 没有地方可以坐 , 只能坐在泥滩上 。竖起耳朵静静地等待 , 不能说话也不能随意走动 , 因为滩涂空旷 , 冬天的寒夜里非常安静 , 稍有点儿动静就能传的很远 , 怕惊动偷猎者 。时间长了 , 大家冷的发抖 , 只能背靠背依偎着互相取暖 , 偷猎者也狡猾 , 一有动静就往芦苇荡里乱窜 , 很难抓到现行……”
到长江入海口 长江入海口在哪里

文章插图
除了夜晚滩涂上的蹲守 , 巡护人员还需要在外面滩涂上巡查 。曾有偷猎者用渔船从外面水域开到了保护区内偷鱼 。针对这种情况 , 保护区管理处购置了一条简易的泡沫船 , 冬季驻扎在滩涂核心区域 , 安排人员进行24小时值守和巡查 。船上的条件艰苦 , 进出不便 , 几天才会有一次食物补给 , 淡水也稀缺 , 巡护人员用水需非常节俭 。“洗手洗脸的就用江水将就着 , 只有喝的水才舍得用的淡水 。”
如今 , 保护区不断提高巡护执法装备和执法管理水平 , 完成了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视频监控建设 , 为野外巡护人员配备了交通、安保、通讯、照相记录等设备 , 全方位提升了保护区现代化管理水平 。通过多年持续开展日常巡护执法和冬春季反偷猎“夜鹰”、“春隼”专项执法行动 , 以及整治“高脚屋”、定置网、非法放牧、堆场等执法行动 , 有效遏止了对滩涂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违法破坏和偷猎鸟类现象 , 为鸟儿提供了一个安全、美丽的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