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历史上的前燕政权——农耕化与慕容廆割据辽东鲜卑( 二 )


这是我国桑蚕业开始在辽河流域发展的标志 。 在发展农耕经济的基础上 , 慕容廆奉中原王朝为正朔 , “政事修明 , 爱重人物” , “士民多归之” 。 从棘城时代开始 , 慕容鲜卑开始不断向内地扩张 , 由一个游牧部族向中原王朝体系中的地方割据势力转变 。
在西晋末年的大乱中 , 慕容廆打着晋室的旗号 , 不断扩张势力 , 吸引了大批流民前来依附 , 其中有不少士家大族 。 慕容廆对这些流民给予了免除徭役等方面的优待 , 为安置这些流民 , 慕容廆开始在棘城周围设置侨郡 。
建武元年三月 , 在建康自称晋王的司马睿也授予慕容廆假节、大单于、昌黎公等封号 , 以此作为笼络 , 从而利用其制衡北方的石勒 。 而慕容廆也上书劝进司马睿继承大统 , 并最终接受了封号 。
【历史故事】历史上的前燕政权——农耕化与慕容廆割据辽东鲜卑
文章图片
慕容廆统领鲜卑慕容部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 在其执政期间 , 继承并发展了从其曾祖莫护跋以来的汉化政策:对内招揽流民 , 联合流寓汉人士族 , 引入儒家文化和制度 , 大力发展农耕经济;对外打着尊奉晋室的旗号 , 对其他势力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 , 加以蚕食 。 最终 , 使得鲜卑慕容部从一个强敌环伺的弱小部落发展成东北地区一支强大的力量 。
总之 , 慕容廆及其父祖所执行的一系列“由胡入华”的汉化政策 , 尤其是发展农耕的经济政策 , 让慕容鲜卑政权积累了更多的经济资源 , 吸纳了更多的人口 , 从而获得了更多的竞争优势 , 同时 , 也确定了今后慕容氏政权的发展方式 。 这些发展方式和政策大多被前燕乃至后来诸燕政权的历代统治者所继承 , 成为诸燕政权进入中原后立国的根本 。
二、封裕上疏与前燕农耕化的深入
咸和八年五月 , 慕容廆去世 。 同年六月 , 其子慕容皝即位 。 咸康三年九月 , 慕容皝自称燕王 , 建立国家 , 史称“前燕” 。 在慕容皝即位之初就遭遇了两场危机 。 一场是在他称燕王之前 , 一场是在他称王之后 。 慕容皝“初嗣位 , 用法严峻 , 国人多不自安” , 以致几个弟弟起兵反叛 。 “国人”即慕容部族人 , 他们是军队的中坚力量 。 慕容皝前后共花了两年时间才平定了这场叛乱 。
【历史故事】历史上的前燕政权——农耕化与慕容廆割据辽东鲜卑
文章图片
慕容皝称燕王后不久 , 又遭到后赵的大规模进攻 。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 , 在后赵石虎大军的进逼下 , 一直以来与慕容氏同甘共苦的流寓汉人士族却纷纷反叛 。 这其中就包括曾在政权初创时期立下汗马功劳的渤海封氏、平原游氏等汉人大族 。 这种异地任职的政策致使汉人大族与慕容政权之间的关系复杂化 , 进而导致汉人大族的反叛 。
后赵军队不久被击退 , 慕容皝“治诸叛者 , 诛灭甚众” 。 并迁都龙城 , “罢成周、冀阳、营丘等郡 。 以勃海人为兴集县 , 河间人为宁集县 , 广平、魏郡人为兴平县 , 东莱、北海人为育黎县 , 吴人为吴县 , 悉隶燕国” 。 即将侨郡改为侨县 , 分而治之 , 削弱流寓汉人士家的势力 , 将侨县收归燕国的直接控制之下 。
【历史故事】历史上的前燕政权——农耕化与慕容廆割据辽东鲜卑】这两场危机中的叛乱者 , 一个是以鲜卑慕容部宗王为首领的国人集团 , 属于旧有的游牧部落联盟势力;另一个是以流寓汉族士人为首的豪族集团 。 两者分别代表的“游牧—胡人—骑兵”体制和“农耕—汉人—步兵”体制 , 是前燕政权的立国之本 。 前者是政权所依靠的核心军事力量 , 后者是政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