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传奇式的清官,就是北宋的包拯,也被称为包公、包

千百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传奇式的清官,就是北宋的包拯,也被称为“包公”、“包青天”而这些称呼也成了清廉正直,秉公执法的代名词 。清廉正直,秉公执法的代名词 。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县人,28岁中了进土,从此踏上仕途 。包拯做官期间,每到一个地方,都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后来,包拯受命到庐州任职 。
【千百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传奇式的清官,就是北宋的包拯,也被称为包公、包】包拯到庐州,合肥县衙门告状的人忽然多了起来 。包拯感奇怪,于是亲到县衙,问询情况 。原来好多人是告包拯的舅舅抢占民田,横行不法 。包拯很生气责问县令:“这些案件为何不审理?”
“那些人无中生有,我已命人把他们赶跑了 。”县令说 。
包探听了更生气,厉声问道:“你怎知是无中生有?身为县令,你本应为民做主 。你却不待详察,反把告状的人赶跑,理应将你察办 。姑念你是初犯,暂且放过 。你现在要加紧审理!”
县令并不知道包公是什么意思,还以为他与其他的上司一样贪污包庇,所以左右为难 。按法,应该逮捕包拯的舅舅,但他不敢这样做 。因此,他吞吞吐吐地说:“包大人,这次案子到底该咋办呢……”
“你无法审理,可将此案上报 。”说完,包拯派人将舅舅缉拿归案 。包拯夫人董氏劝他手下留情,包拯说:“不是我包拯无情无义,是舅舅胡作非为,我坐镇庐州,理应执法严明,不徇私情,大公无私 。舅舅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合肥县令不敢管 。我如果宽恕了他,不依法惩治,我就无法再管理这庐州了 。”
第二天,包拯要去审案时,儿媳崔氏又来求情 。包拯对儿媳说:“舅爷照顾你,我很感激,可他犯了法,我如不执法,告状的百姓能满意吗?”包拯把平民百姓送来的一份份状子摆在面前,又令衙役找来原告,然后让衙役将舅舅带上大堂,舅舅发现坐在堂上审他的是自己外甥,气得浑身发抖,就训斥了他几句 。包拯怒火喝道:“大胆罪犯,你为非作歹,扰乱乡里,还不认罪,还敢辱骂本官,有失体统!拉下去,打!”
衙役立刻拉下去,打了四十大板,那些同舅舅一起横行乡里的乡绅都在府衙门外看着呢,吓得胆颤心惊 。从此这些人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了 。
包拯曾在端州(今广东肇庆)做过官,那里出产砚台叫端砚,是名贵的文具和工艺品 。每年必须向宫廷进贡,有些官吏利用这个进贡的机会私下贪污 。包拯从去端州到离开端州没有要过一台砚台 。包拯这种廉洁奉公的精神早就远近皆知 。他离任端州时,只身而行,百姓过意不去,背地送他一块“端砚”,包拯把它投入湖中 。
据说不久落砚处出现一座沙洲,人称“黑砚砂” 。从此没有人不知道包拯的廉洁公正 。包拯铁面无私,廉洁奉公的精神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
一天有个农民来知府告状,说他家的牛昨晚被人割了舌头请求查清此案为民伸张正义 。包拯询问了一些问题,估计是冤案陷害,但没有证据,就对农民说:“你先回去吧!”那农民不走,说:“我的牛流血不止,不能吃东西,怕是活不长了,那该怎么办 。”包拯说:“你回家把牛宰了但不要声张 。”按照当时的法律是不能私自宰杀耕牛的 。农民回家后,真的把牛给杀了,几天后,有人举报说:“有人违反官府命令私自宰耕牛 。”包拯盘问:“你知道他为什么宰杀耕牛吗?”那人回答:“不清楚,听人说好像是因为牛的舌头割掉了 。”包拯脸一沉说:“给我拿下 。”那人大吃一惊,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忙认罪求饶,一桩奇案立刻真相大白 。从此民间流传有个审判牛舌案的包公 。
包拯的作风得到宋仁宗的赞赏,于是将他调到开封 。宋仁宗想借他的清廉刚正、执法如山来整顿开封的秩序 。后来包拯做了枢密副使,就是全国军队的副统帅 。他生活俭朴,虽然做了大官仍和以前没什么两样 。京城里有个名叫张尧佐的,侄女是贵妃,凭这点关系,他竟担任了三司使(主管全国财政赋税的官员)和节度使等四个重要官职 。
包拯认为凭张尧佐的才能,不适合担任这样多的官职 。他向宋仁宗上奏疏,弹劾这个既有权势、又有靠山的大人物 。
奏疏送上去了 。宋仁宗没有理睬 。他又接连上了四道奏疏,进行弹劾 。
有一次,包拯和宋仁宗在金殿上当面争论起来 。
包拯大声说:“任命张尧左担任这样的要职是因为您宠爱贵妃有私心,这会损害陛下的尊严和威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