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曹操:终究还是我扛下了所有,再说三国的货币制度

【爱历史】曹操:终究还是我扛下了所有,再说三国的货币制度
文章图片
建安十九年 , 刘备在刘巴的建议下铸造了“直百五铢”铜钱 。 一枚“直百五铢”铜钱重仅6.4克 , 但却能以一当百 , 相当于一百枚五铢钱 。 从汉五铢钱(重约3.5-4克)到蜀汉直百五铢 , 重量仅增加了几克 , 但币值却百倍增长 , 这样会引发怎样的后果呢?
一种观点是认为刘备这样做必定会抬高物价 , 引发通货膨胀 , 以与原来同等的铜换取百姓手里几十倍的物资 , 这无异于是剥削百姓 , 与其仁义的形象非常的不相符 。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 刘备在铸造直百五铢钱后 , 选派官员控制物价 , 并以蜀锦、盐作为支撑 , 因此 , 刘备此举并不会造成恶劣影响 , 充其量也只是对蜀地富人造成一定的影响 。
【爱历史】曹操:终究还是我扛下了所有,再说三国的货币制度
文章图片
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 , 但也都只是“纸上谈币” 。 很可惜 , 具体情况在《三国志》中并没有直接的说明 , 但从目前的文物考古来看 , 出土的蜀汉铜钱有“蜀五铢”、“直百五铢”、“犍为五铢”、“直百”、“直一”、“定平一百”、“太平百钱”、“太平百金”等 , 基本上是越铸越小、重量越来越轻 。 这些钱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后期蜀汉政权的日暮西山 。
所以 , 后来在蜀地百姓都不太情愿使用官方发行的铜钱 , 而是选择实物交换 。
三国鼎立 , 各自的货币制度也不同 。 蜀国的货币制度最复杂 , 东吴最狠 。
【爱历史】曹操:终究还是我扛下了所有,再说三国的货币制度
文章图片
吴蜀两国之间百姓互通有无、交往频繁 , 因此刘备的虚值大钱对东吴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 为此 , 孙权先后铸造了“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其中存世的大泉五千极少 , 仅有数枚) 。
从这些钱币的钱文就能看出他们的币值了 , 比之刘备的直百五铢钱 , 孙权下令铸造的虚值大钱更猛 。 也因此弊端很快就显露出来了 。 孙权只能下令停止铸造 , 并将锅甩给了大臣 。
【爱历史】曹操:终究还是我扛下了所有,再说三国的货币制度
文章图片
【爱历史】曹操:终究还是我扛下了所有,再说三国的货币制度】与吴蜀相比 , 魏国的货币最简单 。 魏国很长时间里都是以物易物 , 曹操曾试图恢复使用五铢钱 , 无奈以失败告终 。 黄初二年 , 曹丕下令“复五铢钱” , 可是同年十月 , 就因“谷贵罢五铢钱” , 继续使用谷帛交易 。
东汉末年 , 汉王朝气数已尽 , 先有董卓为祸 , 后有李傕郭汜之乱 , 民生凋敝 , 原本铸造精良的两汉五铢钱早已失去其购买力 。 然而 , 就实力来说 , 曹魏还是三国之中综合实力最强的 , 加上曹操从很早就特别重视农业生产 , 所以 , 曹操选择了死扛到底 。
有人说 , 通过三国货币看到了不一样的刘备和曹操 , 刘备是存小善而行大恶 , 曹操雄韬伟略 。
不少人将小说演义当作正史来看 , 其实 , 但凡去读一读《三国志》 , 尤其是其中裴松之的补注 , 对曹操都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 曹操之才 , 都在《三国志》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