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6月,一个在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插队的知青被推荐参加工农兵高

1973年6月 , 一个在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插队的知青被推荐参加“工农兵高考” 。在考到第三门理化的时候 , 他仅做出了三道小题 , 便停下了笔 。
他插队时是一个劳动积极分子 , 不然也没机会被推荐参加考试 , 所以他每天要高强度劳动18个小时 , 虽然有一点文化底子 , 但是根本没时间复习 , 所以就这么考下去 , 按照他的分数 , 肯定要名落孙山的 。
于是他没有继续做题 , 而是在试卷的背面写了一封“给领导的信” , 发了一通牢骚 , 认为这种几个小时的考试结果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 并不公平 。
可是他并没有料想到 , 这封信将他彻底卷入了时代的漩涡 , 彻底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
1973年7月19日 , 《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发表于《辽宁日报》 , 他成了全国知名的“白卷英雄” , 成了特殊时期最后一个被人为立起来的典型 。
在短短两三年间 , 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 从“白卷英雄”到大学破格录取 , 再成领导 , 成为璀璨新星 , 然后再度成为阶下囚 。
1991年10月16日 , 41岁的“白卷英雄”刑满获释 , 回到社会 。这个年纪 , 这样经历的人 , 他的人生应该彻底淹没于历史了 。
但是他遇到了一个“贵人” , 这个人是他后来的妻子——沈阳农业大学的老师董礼平 。人到中年 , 董老师保持了当年那颗崇拜英雄的少女心 , 很快两人结婚 。
出狱后的他 , 自卑感也如影随形 。工作也一直没有落实 , 只能靠着自己在监狱里学的简单医术 , 偷偷开了一个私人诊所 , 一直没能拿到行医执照 。家里全都靠着董老师那点微薄的收入 。
90年代初 , 时值下海潮 , 董老师的一个学生金卫东辞去公职 , 下海去深圳做饲料销售 。当时泰国正大集团和美国康地集团合作在深圳的公司 , 要打开东北饲料市场 , 需要一个全国知名的代言人 。
金卫东突然想到了董老师的爱人——当年的“白卷英雄” 。借助他的“名人效应”来拓展销售渠道 , 那比做《正大综艺》要省钱得多啊 。可是对于这种命运的眷顾 , “白卷英雄”拒绝了 , 简单明了 , 他不愿给外国公司打工 。
但是此刻董老师已经怀孕了 , 这个家庭即将需要大量的钱 , 仅靠他朝不保夕的偷偷行医 , 是肯定不行的 。于是他接受了金卫东的另一个邀请 , 那就是去他朋友的辽宁鞍山辽河饲料公司 , 这是一个改革开放初期过来的私营企业 。
在沈阳办事处 , 当“白卷英雄”大胆的印出自己的名片——“张铁生”时 , 他的名人效应在那个年代终于发挥了巨大能量 。辽河饲料在沈阳的局面顿时打开 , 销量从零突破到数百吨 。可是随着而来的 , 是对方的“卸磨杀驴” , 辽河总公司安排了另一个人来接手沈阳办事处 。
正值妻子待产 , 遇到这样的事情 , 张铁生怒不可遏 , 一怒之下离开了公司 。而随着他的离开 , 沈阳办事处的员工纷纷离职 , 已有的销售渠道也不复存在 。
在孩子出生5个月后 , 眼看奶粉钱不济 。他主动找到了董老师的学生金卫东 , 提出了合伙开公司 。当时金卫东在北京康地任职 , 他又拉了一个搞技术的丁云峰 , 负责出资和技术 , 张铁生带着此前的一个同事汪洋负责沈阳的销售渠道 。
背靠北京康地这颗大树好乘凉 , 公司的生意很快就走向了正轨 。但是张铁生被人一脚踢的经验 , 告诉自己不能单纯做个推销员 , 于是开始厚着脸皮跟合伙人学习配方技术和电脑系统操作 。仅用了半年时间 , 他掌握了核心技能 。
所以一年后 , 随着金卫东被他所在的北京康地集团调到负责整个东亚区业务时 , 他们的合伙公司也就面临着拆家散伙的局面 。
这下张铁生就开始了自己单干的历程 , 反正自己啥都会 , 精通饲料配方 , 会用电脑拌料 , 自己还有一手优秀的销售渠道 , 说干就干 , 唯独差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