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并没有你想象中的这么有用户粘性( 二 )




所以,实际上,每次打开叫车APP,同时打开几个的概率很高,仅仅打开滴滴出行的,概率大概只有20%左右 。


用户粘性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APP的数据对用户的意义 。


对于微信,我们第一时间,想保留聊天记录,特别是那些生意上的交流记录 。(微信聊天记录可以做法律证据);对于京东APP,可能我们比较有意义的是,交易记录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消费的售后服务,比如:某个产品,比如空调的产品说明、维修保证、等;而对于滴滴APP,出行是一次次随机的活动记录,这些记录不会有售后服务,你不会期待在车上丢失了东西,半年后想起来,能找回来 。(隔天能找回来,就是幸运了)


而滴滴出行,创造的会员体系、积分体系、等,活跃度有多少,真是要打个问号 。


换一个角度看,我们用了其他打车 APP,在APP的体验度来说,跟滴滴有什么本质不同么 。没有,比如:导航的精准度,80分跟90分,对叫车用户意义不会太大 。


所以,车资源才是出行平台的最核心价值,最基本的护城河 。一旦打车APP没有了车资源,再大的用户数量,也没有任何粘性 。


滴滴们,其实是想到这一点的,滴滴在IPO中提出了“双飞轮”的业务模式,由滴滴的共享出行、车服以及电动汽车网络共同创造了双飞轮效应 。企图打造一个包括电动汽车网络,甚至自动驾驶网络在内的生态圈 。


滴滴出行并没有你想象中的这么有用户粘性

文章插图


但是,智能汽车行业堪称最为“烧钱”的行业之一,我们看一下去年三大新造车品牌的研发投入,蔚来一年就投入了6亿美元左右,更别说特斯拉一年超15亿美元的投入 。


滴滴出行并没有你想象中的这么有用户粘性

文章插图


更别说,自动驾驶还有各个行业的巨头们虎视眈眈,华为、百度、阿里、比亚迪、等等 。滴滴在这里面,能有多少话语权,至少从目前来看,很少 。


可以设想,一旦华为系的车很多,做个华为叫车APP,在上面叫车,很容易,那会不会打车用户很快就都跑到华为叫车APP呢 。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当然,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


滴滴出行并没有你想象中的这么有用户粘性

文章插图
#滴滴# #滴滴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