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县大队的民兵积极打鬼子,在九间房村伏击日军小队

九间房村包围战
在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 不仅八路军正规军、地区队英勇杀敌 , 县大队、区小队的脱产民兵也抓住一切机会 , 对侵略军给予打击 。
【历史故事】县大队的民兵积极打鬼子,在九间房村伏击日军小队
文章图片
他们虽然装备很差 , 人数也不多 , 但是依托本乡本土 , 仍然对日伪军有着很大的杀伤 。 下面几篇 , 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抗战时期 , 冀中军区武强县大队的几次战斗 。
一、县大队和区小队
县大队和区小队是我军特有的编制体系的重要一环 , 它不同于八路军正规军 , 是“主力部队、地方武装、民兵”三位一体武装的中间环节 。 其主体是根据地各县区的“脱产民兵” , 主要担负着保卫乡里、剿匪反特、巩固地方政权等低强度作战任务 。
【历史故事】县大队的民兵积极打鬼子,在九间房村伏击日军小队
文章图片
县大队和区小队的典型特点 , 是主要在本县或本区活动和执行任务 。 他们平时归属于县委、区委指挥 , 大规模战斗时则配属给主力部队执行任务 , 战斗结束仍然归还地方党委建制 。 在主力部队出现战损或者扩编的时候 , 县大队更会随时抽调补充主力部队 。
在武强县这边 , 是在1938年8月建立了武强县委员会 , 组建了县游击队和6个区小队 , 尔后在各个区都建立了相应的组织 。 武强县游击队刚开始成立的时候 , 部队有60多人 , 但是却只有一支枪 , 大多数人是用大刀长矛手榴弹武装起来的 。
在当年秋天 , 冀中军区统一了各县游击队序号 , 武强县游击队被编为冀中一专署七分区独立游击第五大队 , 下边设三个中队 , 每个中队下设三个分队 , 一共有100人 , 有枪30支 。 到了1939年春天 , 根据冀中军区的指示 , 武强饶阳两个县的游击队合并为冀中八分区独立一营 , 不久又奉军区命令 , 独立一营除了留下20多人以外 , 其余全部编入八路军120师 。
在这之后 , 武强县委又以剩下的20多人为基础再次扩建武装 , 称之为武强县游击大队 , 简称县大队 。 武强县大队刚组建时有70多人 , 大队长郭正邦 , 政治委员马庆云 。 到了1939年底 , 县大队发展到100余人 , 有枪70多支 , 下设三个小队(排级) 。
二、武强县游击队概况
武强县大队虽然人数不多、装备也很差 , 但是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 战斗力也很强 。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 , 先后涌现了如马庆云、徐春缓、樊建平、宋双来等一系列英雄人物 。 今天先介绍的 , 是县大队初期的核心领导 , 政委马庆云:
【历史故事】县大队的民兵积极打鬼子,在九间房村伏击日军小队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县大队的民兵积极打鬼子,在九间房村伏击日军小队】马庆云 , 1920~1977 , 武强县督府营村人 , 武强县简易师范毕业 , 在郭家湾小学任教师时参加晨光读书会 , 开始接受马列主义教育 , 1938年6月入党 。
抗战中担任武强县教育科长 , 县大队政委 , 县委书记 , 涿县县长、县委书记、涿(县)良(乡)苑(平)县委副书记、大兴县县委书记等职务 , 建国后又历任冀中十地委组织部长、天津地委秘书长 , 地委副书记 , 河北省人委参事室参事 , 省人委办公厅秘书处处长 , 省人委副秘书长 , 阜平县县委副书记、承德专员公署副专员等职 。
抗战时期马庆云投笔从戎 , 智勇双全 , 指挥县大队取得了一次一次战斗的胜利 , 为武强县的抗日斗争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 值得一提的是 , 马庆云书记的政委的妻子许英 , 抗日战争时期任武强县妇救会主任 , 夫妻二人都是抗日英雄 。
当时除县大队之外 , 武强县还组织建立了6个区游击小队 , 简称区小队 , 每小队设小队长和指导员各一名 , 各区小队有20~30人不等 。
在这些脱产民兵以外 , 武强县还有不脱产民兵 , 主要由游击小组、青抗先、自卫队三部分组成 。 到了1939年秋天 , 武强县近200个村都建立了武装游击小组 , 受村党支部和村委委会直接领导 , 各游击小组人数不一 , 大村有20~30个人 , 小村有8~10个人 。
【历史故事】县大队的民兵积极打鬼子,在九间房村伏击日军小队
文章图片
除此之外还建立了县武装自卫队 , 队长刘建章 。 县青年抗日救国先锋队 , 队长杨国洪 。 县妇女武装自卫队 , 队长赵济民 。 各村还建立了自卫队和儿童团 , 负责站岗放哨 , 侦察和通讯 。
这样一来 , 就形成了不脱产民兵、脱产民兵、正规军的三级体系 , 由各村自卫队的不脱产民兵 , 抽调精明强干的青壮年组成各区小队和县大队 , 积累作战经验之后 , 再由县大队挑选精干力量补充正规军 , 形成了源源不断的兵力动员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