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康熙拒绝修筑长城,结束两千年边防传统,仅仅是因为劳民伤财吗?( 二 )


【爱历史】康熙拒绝修筑长城,结束两千年边防传统,仅仅是因为劳民伤财吗?
文章图片
比较之下 , 圣祖对长城的认识更具体、更深刻 , 与刘焘尤其不同的是 , 圣祖决策不再修长城 , 确已找到了替代办法 , 这就是“修德安民” , 筑成一道思想的“长城” , 较之土石之功的长城更坚固、更持久!
这里 , 关键的问题 , 一是圣祖突破了两千年间因长城而形成的政治地理的传统观念 , 除内外之分的界限 , 视为一体;二是圣祖破除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华夷”之限 , 实现“要荒总一家”的政治理想 。
我们从中国无数的历史事实中看到 , 周边的少数民族对“中华”一向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向心力 , 所谓“倾心向化” , 构成了历史和时代的主流 。 他们仰慕中原物华天宝 , 迫切要求同中原内地进行交流 。 如明嘉靖时 , 每年两次从长城喜峰口处验放蒙古入贡的贡使人员 , 仅限300人 , 但每次来人都不下“三五千人” , “云集口外” , 可以想见当时朝贡之盛!噶尔丹于康熙二十三年九月 , 遣使3000人入贡 , 大大超过法定200人人贡的限制 。
【爱历史】康熙拒绝修筑长城,结束两千年边防传统,仅仅是因为劳民伤财吗?
文章图片
为谋生计 , 或向先进的农业区流动 , 亦造成游牧民族的向内迁徙 。 以顺治十七年为例 , 陕西祧岷一带 , “蒙古阑人者将十余万人 , 已历有年 , 近来或耕种于其地 。 ”这些事例 , 在各代都有 , 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内向的强烈趋向 。 问题是 , 历代包括清初 , 都对他们进入长城给予了严格限制 。 这种严内外之限的政策常常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 , 因而引发出矛盾 , 进而导致武装冲突 。
满族以世居长城外即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 便不再把它的同族人限隔在长城以外;而对蒙古人也视为一家 , 实行“中外一体”之策 。 这比起历代汉族统治者的“华夷”观念 , 无疑是一大进步 。 元灭金及南宋政权 , 入主中原 , 北方无“敌国” , 自不必设防 , 但它实行优待本族人、歧视“南人”和汉人的政策 , 不过是颠倒了的“大汉族主义”政策 , 表现出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 也是错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