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话历史#中学课文《最后一课》欺骗中国人感情?其实是你不懂都德

中学课文《最后一课》欺骗中国人感情?其实是你不懂都德
叶克飞欧洲价值
都德在小说中痛心于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失去 , 但作为普罗旺斯人 , 他却也曾加入反对法国控制普罗旺斯地区的运动中 。 换言之 , 他基于法兰西情怀去抗议德国人的占领行为 , 并不奇怪 , 但无论是他 , 还是同时代的法国人 , 爱国的基础是自由 。 他爱完整的法国 , 但也爱普罗旺斯的文化 , 不愿后者被法国的大一统文化所侵蚀 。
#孟话历史#中学课文《最后一课》欺骗中国人感情?其实是你不懂都德
文章图片
撰文〡叶克飞
#孟话历史#中学课文《最后一课》欺骗中国人感情?其实是你不懂都德
文章图片
《最后一课》是中学课本的名篇 , 不过阿尔萨斯和洛林的问题很复杂 , 都德的思维固然是一个我们熟知的视角 , 但对于许多阿尔萨斯和洛林人来说 , 却未必如此 。
《最后一课》的背景是普法战争 , 法国失败后 , 被迫割让阿尔萨斯与洛林 。 小说中的法语老师怀着沉痛心情给学生们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 , 之后孩子们就要在德国人的压迫下开始学习德语 。
不过 , 如果你如今蒙着眼睛前往阿尔萨斯地区 , 摘下眼罩的那一刻 , 很可能会以为自己身在德国 。 这里名气比不上巴黎 , 比不上普罗旺斯和蔚蓝海岸 , 比不上卢瓦尔河谷 , 甚至比不上布列塔尼 , 但却是法国最童话的地区 , 尤其是色彩斑斓的木条屋 。
但且慢 , 木条屋最多的地方不是德国吗?没错 , 无论是地理环境、建筑风格 , 还是葡萄酒等特产 , 阿尔萨斯地区都跟德国西部几无差别 。 洛林地区差异大些 , 但也保留了不少相似风格的建筑 。
#孟话历史#中学课文《最后一课》欺骗中国人感情?其实是你不懂都德
文章图片
前几年有不少人撰文认为 , 《最后一课》简直颠倒黑白 , 很多阿尔萨斯人和洛林人明明说的就是德语 , 根本不可能存在“在侵略者高压统治下放弃法语学习德语”的事情 , 都德这么写简直伤害了德国人民的感情 。 那么 , 事实到底是怎样?
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争夺史
阿尔萨斯和洛林如今都是法国的大区 , 二者面积都不大 , 但地位举足轻重 。
阿尔萨斯是法国面积最小的一个大区 , 但GDP排名全法各大区第二 , 仅次于巴黎大区 。 洛林则是法国最大的煤矿、铁矿和棉花产区 , 其中煤产量更是达到全法的80% 。
在历史上 , 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归属几经变化 。 公元前58年 , 凯撒大帝击败日耳曼部落联军 , 罗马帝国占领阿尔萨斯与洛林 。 公元395年 , 罗马分为东罗马和西罗马 , 阿尔萨斯与洛林归属西罗马 。
西罗马灭亡后 , 法兰克人建国 , 并在公元843年分为东法兰克、西法兰克和中法兰克 。 如果从疆域和文化传统衡量 , 东法兰克可算是德国前身 , 西法兰克算是法国前身 , 中法兰克则算是意大利前身 , 当时的阿尔萨斯与洛林被划入中法兰克 。
公元855年 , 中法兰克又分成洛林王国、北意大利王国和勃艮第-普罗旺斯国 , 阿尔萨斯与洛林属于洛林王国 。 公元880年 , 西法兰克与东法兰克达成协定 , 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划归东法兰克 , 这也是许多德国人认为这两个地区属于德国的历史根源 。
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后 , 阿尔萨斯和洛林又被明确划给神圣罗马帝国 , 这同样成为许多德国人口中的历史依据 。
但到了三十年战争时 , 哈布斯堡家族不敌法瑞联军 , 于1648年签署《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 法国终于获得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大部分区域 , 并在此后几十年间实现全面控制 。 这则是法国人认为阿尔萨斯和洛林属于法国的历史依据 。
不过即使法国控制了这两个地区 , 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语言习惯仍然与普鲁士趋同 。 之后便是普鲁士崛起 , 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 , 使之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 , 同时赔付50亿法郎战争赔款 。
这场战争重创法国 , 使之经济一蹶不振 , 也催生了巴黎公社 。 普鲁士得到了这两个富庶地区 , 尤其是依托洛林的煤铁资源 , 经济飞速增长 , 也完成了德国统一大业 。 这也成为法国人内心之痛 , 都德写作《最后一课》 , 背景正基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