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文史论宋朝经筵制度

【书香文史论宋朝经筵制度】经筵制度是北宋仁宗朝专门为了皇帝的教育而建立的制度,这是一种为了培养皇帝的学术能力、治国才能以及道德观念而会定期举办的学术讲座 。
书香文史论宋朝经筵制度
文章图片
因而这个制度的创立实际上并没有讨论政策的作用其最初的目的很明显只是为了培养皇帝 。 但是,根据在位皇帝自身喜好的变化、以及政局环境的不断改变,宋朝经筵制度慢慢衍生出了另一个功能那就是政治咨询功能,这一变化产生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历史过程 。
宋朝经筵制度的建立目的从表面上看是用来提高皇帝的学术能力,但其本质却是为了从制度角度维护皇帝的最高权威 , 所以实际上经筵制度就是君主专制的一种反映 。 一、宋朝经筵制度的作用
宋太宗是宋代经筵制度的创造者,他委任了吕文仲也就是宋代的第一任侍读 , 在宋朝的史书中提到这一任命的时候常常会用到“听政之暇”、“每暇日”之类的语句,所以说一开始宋朝的经筵制度与政治并没有什么关系 。
宋真宗勤勉好学继位之后,和他父亲的意思一样经筵制度依然是用于办讲座的 , 从史书记录中可以看到到了宋仁宗初期,经筵制度迎来了最为关键的建设时期 , 不过当时刘太后管理政事,宋仁宗才十三岁根本不具有处理政事的能力也没有这个机会,怎么可能会在经筵中咨询政策呢?
书香文史论宋朝经筵制度
文章图片
由此看来宋代经筵制度的建立只有一个目的 , 就是为了培养、提高皇帝各方面的能力 。 二.宋代经筵添加进政治因素的门径
对宋代经筵制度的运行观察后发现在其中加进政治因素的门径有三条分别是留身奏事 , 具札奏陈和经筵奏事 。
留身是从转对而来 。 轮官转对制度是宋朝的制度这一制度的规定是大臣们面见皇上按官位的等级来 , 每次去两个人,不过在此制度运行过程中没有很严格的把控为两个人 , 留身的意思就是说在正常转对之后,某个臣子又被皇帝单独留下 。
根据史书的记载可以分析出辞官 , 罢免官职一般是留身的目的 , 通过对制度的了解发现经筵讲读是与轮官转对连着进行的,也就是在经筵讲读结束后,皇帝会接着见转对的官员 。 这样看来,留身就可能在经筵官演讲之后实现 。 并且到了宋仁宗中期以后,朝廷重臣中也出过许多经筵官 。
他们在经筵结束之后留身奏事时 , 说到有关于朝廷法度、用人任免等内容也是很正常的 , 这么看来留身奏事和经筵讲读,都是由同一个人面对皇上,所以经筵上讨论的内容难免不包括留身奏事的内容,经筵与留身奏事的界线在君臣双方都没意识到的状态下 , 就模糊了 。
宋神宗在元丰年间制定了经筵官具札奏陈的规定 。
书香文史论宋朝经筵制度
文章图片
在这种札子里,大臣们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联系现实问题来讲述 , 比如徐鹿卿在具札奏陈的时候就联系宋理宗时期人才缺乏的现实问题阐述了宋理宗治理国家的政策不对之处 。
并且他还在这篇札子的贴黄部分,荐举了太学生黄时若 , 徐鹿卿的这一举动举,很明显是已经属于政治行为了 , 所以可以看出经筵官具札奏陈行为是具有的政治意味的 。
第三个门径叫做经筵奏事,说的是经筵官回答皇帝的提问虽然说讲解经史知识才是经筵官的本职工作,但如果皇帝问到了有关于政治的问题,那么经筵官的奏对肯定也会与当时的政治有关了 。
而且宋朝的政治环境还是很宽松的文人大夫们都有以天下事为己任高洁品质,经筵官们在经筵奏对时加入自己的政治观点,更被认为是对天下事负责的体现 。 三.经筵制度的实质
观察中国古代的经筵制度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宋朝以前的经筵制度萌芽期,有三条线索可以探索:即师傅制、侍讲制和执经制 。 师傅制在商周时期因为时代渺茫 , 缺乏史料,关于它的职能设置、权力运行的情况已经不能得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