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占区位优势的苏南强县张家港 张家港苏北还是苏南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邱海鸿

不占区位优势的苏南强县张家港 张家港苏北还是苏南

文章插图
芳菲三月 , 位于上海虹桥的绿地铂瑞酒店 , 迎来了“苏州日” 。
一辆辆“苏E”牌照的汽车鱼贯而入 , 车上下来的人操着吴侬软语 , 拾阶而上来到酒店二楼 。不远处传来一男一女三弦琵琶合奏 , 苏州评弹《庵堂认母》的清韵 , 悠扬回荡“沪苏同城”宣传画廊里 。与之呼应的是 , 上海外滩与苏州张家港湾、上海城隍庙与张家港杨舍老街 , 各自以照片的形式“耦合”为一体 , 勾勒出两地和谐共荣的亲密关系 。
【不占区位优势的苏南强县张家港 张家港苏北还是苏南】3月30日下午 , 以“沪苏同城 创新提质”为主题的张家港融入上海合作发展说明会在此举行 。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 , 会上 , 在200多名沪苏政商界人士的见证下 , 总投资563亿元的55个沪港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 涉及冶金新材料、智能装备、化工新材料、高端纺织、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先进特色半导体等多个领域 。
去年以来 , 沪苏关系更近了一步 。苏州不再满足于接轨上海 , 提出“融合上海” , 开启了“沪苏同城”的崭新篇章 , 至此 , 下辖各个板块也以不同的方式 , 加快了接轨上海、融入上海的步伐 。
张家港虽然距离上海近百公里 , 相比昆山、太仓等地“融入上海”不占优势 , 但随着三条高铁交汇枢纽格局的形成 , 张家港将突破时空的阻隔 , 融入上海“半小时经济圈” , 真正由“异地”升级为“同城” 。
张家港市委书记潘国强表示 , 近年来 , 张家港一直将“融入长三角、对接大上海”作为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 连续赴上海开展各类推介说明活动 。而上述55个项目的集中签约 , “必将为上海、张家港两地共享共赢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
“沪苏同城” , 张家港发展的新风口正迎面而来 。
不占区位优势的苏南强县张家港 张家港苏北还是苏南

文章插图
“苏南边角料 , 全国明星城”
历史上 , 张家港曾经分属于常熟、江阴两地 。1962年 , 由常熟和江阴划出的23个公社和1个国营农场 , “拼凑”成了张家港市的前身沙洲县 。自诞生之日起 , 张家港就被调侃为“苏南的边角料” 。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 张家港凭借自己临近上海、港口优良等优势 , 社队工业、乡镇企业遍地开花、欣欣向荣 。1979年至1991年 , 全市乡镇工业总产值年递增30.79% , 在改革中掘得了第一桶金 。
据张家港市长韩卫介绍 , 不甘落后的张家港人在各方面都不占优的情况下 , 革故鼎新 , 大胆实践 , 在率先探索中创造了跨越赶超、走在前列的业绩 。
为此 , 上世纪90年代 , 以“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为内涵的“张家港精神”走向全国 , 并与“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组成了苏州“三大法宝” 。
截至目前 , 张家港经济综合实力连续二十七年位列中国百强县市前三甲 , 高质量发展始终位列江苏省同类县市的第一等次 , 累计获得国家级及以上荣誉200多项 , 实现从“苏南边角料”到“明星城市”的飞跃 。
在张家港市委书记潘国强看来 , “学习上海、接轨上海、服务上海、融入上海”是张家港发展历程中的一条重要经验 。从改革开放之初骑着自行车到上海邀请“星期天工程师”;到后来开着小汽车到上海对接高校院所、知名企业;再到如今乘坐高铁融入“上海大都市圈” , 双方逐步打破时空阻隔 , 正在加速从“异地”向“同城”升级 。
沪苏同城 , 张家港的新风口?
“同城化”这一沪苏关系新定位 , 确立于去年11月 。
去年11月20日 ,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 ,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与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 , 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率领的苏州市党政代表团举行座谈 。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苏州城市推介会上 , 许昆林透露 , 在两地主要领导座谈时谈到的一个重点是“同城化”:长三角要一体化 , 沪苏要“同城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