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他是史上第一位“坐堂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爱历史】他是史上第一位“坐堂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文章图片
人们对“坐堂医”这一名词都不陌生 , 一般在一些大型中药店 , 都设有坐堂医 , 以一位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医生坐诊 , 为前来就医的患者诊脉治病 。 这种制度起源于汉朝 , 史上第一位坐堂医是张仲景 。
张仲景是东汉南阳郡人 , 自幼聪慧好学 , 博览群书 , 逐渐对中医学书籍有所涉猎 , 后来师从于同郡的张伯祖 。 “术出于伯祖 , 而精于伯祖 。 ”这句话类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他的名声逐渐超过了自己的老师 。
【爱历史】他是史上第一位“坐堂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文章图片
《医圣》电视剧剧照
张仲景从小厌恶官场 , 轻视仕途 。 但无奈家族重托还是参加了科举 , 后在汉献帝建安年间中期 , 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 。
当时长沙遭遇连年的瘟疫 , 死了很多人 。 为拯救长沙的黎民百姓 , 张仲景在繁忙的公务中挤出时间 , 继续探索 , 寻求治疗瘟疫的良方 , 给当地的百姓治疗疾病 。
但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 在当时 , 做官的不能随便进入民宅 , 接近百姓 。 可是不接触百姓就不能为他们治疗 。 于是张仲景想了一个办法 , 让衙役贴出告示 , 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 , 大开衙门 , 不问政事 , 让有病的百姓进来 。 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 , 挨个地仔细为群众诊治 。 他的举动在当地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 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 对张仲景更加拥戴 。 时间久了便形成了惯例 。 最后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 , 他的衙门前便聚集了来自各方求医看病的群众 , 甚至有些人带着行李远道而来 。
【爱历史】他是史上第一位“坐堂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于是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 , 通称为“坐堂医生” , 以此来纪念张仲景 。 比如现在北京的同仁堂、成都的华安堂、贵州的同济堂等等 , 都把坐诊的医生称为“坐堂医” 。
后世的“坐堂医”依旧秉承张仲景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行医风格 , 坐堂行医仅仅有一张方桌 , 一方脉枕 。 老中医凭借这些简单的辅助工具 , 以多年的行医经验 , 精湛的医术 , 通过望、闻、问、切手段为病人治病 。 前堂开了药方 , 病人拿着药方去后堂抓药 , 沿袭着数以千年的传统模式 , 令患者感到非常方便 。
【爱历史】他是史上第一位“坐堂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文章图片
晚年 , 张仲景目睹瘟疫给百姓带来的痛苦 , 其家族数百人在几年间就失去了三分之二 。 他开始潜心撰写医学著作 , 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 , 记录了自己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 , 终于写就了《伤寒杂病论》一书 。 此书 , 与《黄帝内经》等医学典籍同尊为四大医学典籍 。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 , 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 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 清代医家张志聪说过:“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 , 不明本论(《伤寒论》)者不可以为医 。 ”华佗称《伤寒杂病论》:“此真活人书也!”而他本人也有一句名言:进则救世 , 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 , 亦当为良医 。 这句话体现了张仲景的人生追求和高尚医德 。
张仲景终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
【爱历史】他是史上第一位“坐堂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文章图片
近日 , 中医药文化题材人物剧《医圣》正在热播 。 该片由深圳大宅门影业有限公司和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摄制 。
电视剧《医圣》以张仲景生平为背景 , 加以艺术创作 , 讲述了张仲景家族没落后投奔悬济堂潜心学医 , 历经磨难终成医圣的故事 。 作品坚持弘扬传统文化 , 传播正能量 , 剧中医学故事来自于史书记载以及张仲景后人与传承者的总结 。 该剧的播出 , 对于弘扬仲景精神、传播仲景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繁荣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爱历史】他是史上第一位“坐堂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文章图片
作为扎根医圣故里南阳的中医药企业仲景宛西制药 , 多年来始终以继承弘扬仲景中医药文化为己任 。 多年来一直是仲景精神的传播者、仲景产业的践行者 , 在助力中医药强市建设中积极探索 , 不断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 仲景宛西制药借助多种媒体渠道讲仲景故事 。 此次筹划投资拍摄的中医药文化题材人物剧《医圣》更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 再一次掀起一股中医热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