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武将干政背景下的南明三疑案,如何使弘光政权,走向灭亡?

公元1644年 , 藩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 , 开始了南明弘光政权 。 但是这个政权仅仅维系了八个月就崩溃了 。 在这短短的八个月中 , 南明的仅有的一点武将也是内斗不止 。 此后的南明三疑案更是将南明政权推向了灭亡 。 作为明朝最后的希望 , 他们一点都不知道团结的重要性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南明弊政和三大疑案 。
一、武将参政
弘光政权中有实力遥控朝局的军事将领唯有江北四镇的刘良佐、高杰、刘泽清以及黄得功 。 刘良佐 , 字明辅 , 中国山西大同左卫人 。 刘与高杰同是李自成麾下战将 , 崇祯十一年十月 , 中曹变蛟伏降明军 , 封广昌伯 。 崇祯十四年 , 击败袁时中数万众 , 军中称花马刘 。
【爱历史】武将干政背景下的南明三疑案,如何使弘光政权,走向灭亡?
文章图片
刘泽清 , 曹县人 。 以将才授辽东守备 , 继加参将 。 以御敌功加官至副总兵 , 继为总兵官、左都督 。 以收复登州功 , 加官太子太师 。 崇祯十三年(1640) , 命镇守山东海防 , 后奉调入河南 , 镇压李自成农民军 , 死伤甚众 。
清兵入关后 , 为福王政权江北四镇之一 , 封东平伯 , 驻庐州 。 都御史刘宗周劾其跋扈 , 他亦连上两疏弹劾刘宗周 , 朝廷只得温语相解 。 清兵南下 , 扬州告急 , 命前往增援 , 却按兵不动 , 意在降清 。 清廷以其反复无常 , 降后被杀 。
黄得功 , 字虎山 , 三万卫(开原)人 , 以军功得总兵衔 , 曾经跟随熊文灿镇压过农民起义 , 后被封为靖南伯 , 驻扎在泸州 。
【爱历史】武将干政背景下的南明三疑案,如何使弘光政权,走向灭亡?
文章图片
高杰 , 米脂人 , 曾经是李自成手下的一员将领 。 后因私通李妻而投降明朝 , 参加孙传庭的部队镇压农民起义 。 崇祯十七年他驻扎在泗州 , 因窥探扬州之富 , 意欲攻占扬州 , 史可法出面调停派驻瓜洲 。 后因准备参加北征而被部将所杀 。
福王南京建国 , 四镇以淮安、徐州、扬州、滁州、凤阳、泗州、庐州和六安为势力范围 , 驻扎在长江以北 。 他们因史可法《议设江北四藩启》而建制四镇 , 但究其本质 , 乃国中之国 , 不仅领地内的钱物、税收归于他们 , 且还以拥立之功向南京索要粮饷 , 同时 , 四镇之间也未有效的沟通联合 , 有时甚至会彼此攻伐 。 史可法在扬州督师 , 本欲节制四镇 , 但是没起到很好的效果 。
【爱历史】武将干政背景下的南明三疑案,如何使弘光政权,走向灭亡?
文章图片
马士英在崇祯十五年任凤阳总督时 , 便开始与武将交往 。 马士英拉拢江北武将 , 因四镇是弘光政权的立国之盾 , 马士英欲靠之而抗衡朝臣 。 江北武将交马士英 , 意在寻求政治代言人而已 , 马士英当权 , 江北四镇亦可获得弘光政权政治上的认可和财政上的支持 。 由此分析 , 这一文一武结合 , 也间接促进了党争的激烈化 。
四镇之外 , 军事重镇武汉还驻扎着左良玉的军队 。
左良玉 , 字昆山 , 今山东临清人 。 初在辽东与清军作战 , 曾受侯恂提拔 。 后在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战争中 , 不断扩大部队 , 升为大帅 , 日益骄横跋扈 , 拥兵自重 。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封宁南伯 。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立 , 又晋为侯 , 世镇武昌 。 左良玉因未参加都筹建中“定策” , 所以在政治上不比江北四镇 , 同时武汉远离南京 , 马士英未重视左良玉 。 这样在政治上的失利使得左良玉转向支持东林复社 。
【爱历史】武将干政背景下的南明三疑案,如何使弘光政权,走向灭亡?
文章图片
1644年6月 , 黄澍向弘光帝上奏了马士英的十大罪状事件 , 说到激动之处 , 可谓是声泪俱下 。 马士英无言对还 , 只好跪以处置 。 恰好马士英跪在黄澍的前面 , 黄澍趁势以笏猛击马士英的后背 , 并言“愿与奸臣同死!”此举竟无人阻拦 , 就是连弘光皇帝也只摇头不说话 。 最后马士英无奈 , 称病不朝 。
黄澍来到南京 , 而在他的背后 , 是武汉左良玉的军事呼应 。 武臣干预政治和参与党争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 对朝政的热心势必影响各武将的指挥力 。 而武将因政见的不同而进行的内斗 , 更是直接加速弘光政权灭亡的助推器 。
【爱历史】武将干政背景下的南明三疑案,如何使弘光政权,走向灭亡?
文章图片
二、南渡三疑案
【爱历史】武将干政背景下的南明三疑案,如何使弘光政权,走向灭亡?】首先就是大悲和尚案:大悲和尚是安徽人 , 父亲姓朱 , 与潞王常淓相遇 , 认做本家 。 顺治元年冬天 , 他从苏州来到南京 , 自称定王 , 因“国变出家” , 法号大悲 。 并在刑部审讯时高叫:潞王贤明 , 应为天子 , 弘光应该让位 。 最后被弘光帝指责颠覆福王政权罪而被斩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