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夏朝后代建立的国家,被史书隐藏得太深,难怪周文王放到最后才打

作为商周之际的风云人物 , 周文王留下无数传奇 , 但也留下不少谜团 , 其中之一是周文王如何对待夏朝后代 。
周文王时 , 陕西境内主要有两支夏人后代 , 即褒国与崇国 。 周人自认是夏朝盟友 , 按理说周人反商时 , 褒国与崇国都是其天然盟友 , 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
褒国是大禹后代建立的诸侯国 , 位于秦岭以南、汉水两岸 , 基本在如今汉中市一带 , 很早就臣服了周人 , 并参与了武王伐纣 , 西周时成为“南国(秦岭以南的诸侯国)领袖” , 西周末期红颜祸水的周幽王妃子褒姒就出自褒国 。
崇国是夏朝王族后代 , 位于如今西安一带 , 但《史记》记载崇国与周国关系极度恶劣 , 先是崇侯虎谗言陷害周文王 , 再是周文王死前一年征伐崇国 , 遗憾的是史记记载过于简略 , 只有“崇侯虎谮西伯于殷曰”、“明年 , 伐崇侯虎” , 寥寥数字 , 让人搞不清周崇两国的真正关系 。
那么 , 崇国到底是什么国家 , 与殷商、周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 周文王为何安排在最后攻打 , 周崇战争是如今进行的?
【爱历史】夏朝后代建立的国家,被史书隐藏得太深,难怪周文王放到最后才打
文章图片
根据史书记载 , 崇国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 , 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 , 夏代《连山易》中说“鲧封于崇” , 先秦史书上有“崇伯鲧(大禹之父)”的说法 。
近代学者研究认为:“‘崇’就是后代的‘嵩’(嵩是崇的异文) , 亦即现在河南登封附近的嵩山一带 , 现在的嵩县显然也是沿其旧称的地境之一 。 ”
巧合的是 , 在河南登封市一带 , 考古发现王城岗古城 , 距今大约4100余年 。 无论位置、古城情况、出土文物等来看 , “王城岗古城”都与“禹都阳城”高度吻合 。
因此 , 崇国是大禹之父的封国 , 大禹继承了崇国 , 都城是王城岗古城 , 夏朝时崇国大概作为一个核心诸侯国存在 , 商代时崇国迁徙到了陕西西安一带 。
【爱历史】夏朝后代建立的国家,被史书隐藏得太深,难怪周文王放到最后才打
文章图片
商代崇国位置非常关键 , 南依秦岭、北临渭河 , 处于渭水平原的中心 , 扼守着关陇地区戎狄部族进入中原的咽喉要道 , 因此崇国是商代经营西部的关键支点 。 从地理位置上看 , 崇国应该深得当时商王的信任 , 甲骨文也证实了这一点 。
商代武丁时 , 与崇侯有关的甲骨文有数十条 。 甲骨文记载中 , 武丁时的崇国位于王都以西 , 崇侯虎和望乘、沚戓一起 , 参与过对周、髳、邛等方国的征伐 , 是当时三大百战名将 。 从崇侯虎的作为来看 , 崇国是当时殷商的铁杆同盟 。
需要说明的是 , 武丁时征伐的“周方国” , 并非后来的姬周 , 而是另一个国家 , 封地极有可能就在岐山周原 。 由于武丁不停地征伐周国 , 后来周国衰落 , 之后若干年才有古公亶父(周文王祖父)迁岐 , 背后可能是古公亶父吞并了周方国的势力 。
【爱历史】夏朝后代建立的国家,被史书隐藏得太深,难怪周文王放到最后才打
文章图片
但政治是一门平衡的艺术 , 武丁时的“周方国”衰落后 , 西部崇国没有了制约力量 , 商代担心崇国做大 , 就将崇国以西的土地赏赐给姬周部族 , 还将祖己(武丁之子)后代太任嫁给了季历 , 并册封其首领为西伯 , 于是又一次形成了周崇互相征伐、互相制约的局面 , 甲骨文中就有文丁时“崇侯伐周”的相关记载 。
文丁时期 , 为了遏制周人发展 , 文丁杀了姬周首领季历(姬昌之父) 。 姬昌继位第二年 , 就派兵攻打殷商 。 但在此之后 , 商朝选择与姬周握手言和 , 史书记载“帝乙(文丁之子)归妹” , 就是将妹妹或女儿嫁给了姬昌 , 双方实现了联姻 。
到了纣王(帝乙之子)时期 , 周人势力越来越强 , 崇国愈发难以抵挡 , 于是崇侯虎(与武丁时的崇侯虎应是异人同名)向纣王谗言称“西伯积善累德 , 诸侯皆向之 , 将不利于帝” , 之后纣王把周文王囚禁 , 给予崇国发展空间 。 七年之后 , 商纣王将周文王释放 , 其原因绝非《史记》记载的以美女珍宝贿赂导致纣王释放周文王这么简单 , 应该与纣王担心崇国做大有关 。
通过上述史料不难看到 , 崇国与周国的百余年战争 , 本质上都是为了族群利益 , 为了生存空间 , 两国存在根本利益冲突、无法调和 , 而殷商对待周崇两国的基本策略是“谁弱支持谁” , 印证了“没有永恒的朋友 , 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一句话 , 为了让两国保持均衡、互相制约 , 殷商支持的对象可以根据形势随时变换 。